首页 美股最前线 正文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2024年6月14日, 中文译文)
尊敬的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在布鲁塞尔凉爽的夏日里,我们共同迎来了欧盟中国商会中欧商业高峰论坛的召开。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各位新老企业家朋友们齐聚一堂,就促进中欧经贸务实合作、防范化解合作风险进行交流。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驻欧盟使团,向本次高峰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欧两大市场:深度互嵌,高度依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复苏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中欧同为世界主要的经济体,双方合作对国际社会稳定、世界经济繁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示范效应。
中欧经贸务实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双方早已形成经济共生关系。2023年中欧货物贸易高达7830亿美元,平均每分钟贸易往来接近150万美元。双方贸易往来不断深化,提高了双方民众福祉和生活水平,促进了各自社会经济发展。中欧双向投资优势互补且规模不断扩大,中欧企业持续看好对方市场。欧洲对华投资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并从中受益。中国对欧新能源、电子等领域的贸易与投资加快了欧洲的绿色和数字双转型。目前中欧双向投资存量超过2500亿美元,2023年欧盟对华投资106亿美元,增长5.5%,连续两年超过100亿美元。中国欧盟商会调查显示,超过90%的受访欧企计划将中国作为投资目的地。欧盟中国商会报告显示,超过八成受访中企计划扩大在欧投资。
但一段时间以来,欧盟打造了去风险、贸易不平衡、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补贴和“不公平竞争”等一批错误叙事,并以此为由歧视性地运用贸易救济、外国补贴条例、国际采购工具等政策工具,密集对中国电动汽车、铁路机车、光伏、风电、安检、医疗设备等发起调查。如此频密的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使中欧经贸摩擦风险陡然升高,令人担忧,引发了中欧双方甚至全球业界广泛关注。
大家应该都已经注意到,就在前天,欧委会发布初裁披露,拟对自华进口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部分欧盟成员国,奔驰、宝马、大众、斯特兰蒂斯等一大批欧洲汽车制造企业均对此明确表示反对。中国产业界对此深感失望、坚决反对。中方已表达严正立场,我们对此高度关切、强烈不满。我们同时也注意到,欧方表示愿意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双方关切。我们期待着欧方尽快回到与中方对话交流、协商解决双方关切的正确轨道上来。
作为中国驻欧盟使团经贸事务负责人,我愿与在座的各位就当前几个经贸热点问题分享一些我的看法。
第一,中欧经贸务实合作是机遇不是风险。中欧经济具有高度互补性,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欧洲4.5亿人口的统一大市场,是彼此经济发展的巨大机遇。当前,一些政客推崇的“去风险”成为欧盟对华经贸政策的重点。我们理解各方都有自己的安全关切,重要的是如何合理地界定和防范风险。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泛安全化,无限扩大安全问题的定义和外延,把正常的经贸合作当做风险,把中方当成“风险”来源,不利于中欧双边互利合作,不利于欧洲自身经济发展,也不利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健康,会使“去风险”最终变成“去机遇”“去合作”和“去发展”。
一段时间以来,一大批欧洲企业均发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希望同中国保持并扩大经贸合作。广大欧洲企业之所以对中国抱有如此高的热情,究其原因是看重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市场发展潜力,认为对华经贸合作为其带来的更多的是机遇,而非风险。我们认为,即便欧盟要防范风险,也应该将主动权交还给企业,不要让“政治决策”替代“商业决策”。世界经济已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风险,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
第二,应客观理性看待中欧贸易不平衡。贸易差额是宏观经济环境、国际贸易条件、双方市场产业结构和客观需求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存在任何一方强加另一方,不能简单地将贸易不平衡的责任推给某一方。近年来,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质优价惠的中国产品有效满足了欧洲等世界各国市场需求,也助力了欧洲的绿色发展,这是双方企业正常市场运作和国际分工合作的客观结果,也是各国消费者做出的自主选择,不应人为限制和过多干预。中国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将进口更多适销对路的欧盟产品,希望欧企通过更多积极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渠道拓展中国市场,也希望欧盟放宽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限制,推动双方贸易更加平衡发展。
第三,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完全是美欧一些政客编造的一个伪命题。“产能过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应从供求关系、全球市场和未来发展三个维度来看。首先,从供求关系来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959万辆和950万辆,产销基本平衡,其中国内销量占87.4%,对外出口量仅占12.6%;中国的产能利用率也一直维持在80%左右,与其他主要工业国家的水平相当。
其次,从市场角度看,生产和消费都是全球性的,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长期向世界出口大量商品,德国生产的汽车超80%,日本的汽车超50%、美国的超25%均销往国际市场,美国生产的芯片80%以上出口,波音、空客长期占据全球市场绝大部分份额。中国仅12.6%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就被贴上“过剩”标签,那欧美这些产能的过剩程度岂不是很高?
再次,从未来发展来看,目前全球新能源领域的产能还远远不够,根本谈不上“过剩”。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到2030年需要达到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多家国际机构发布报告认为,无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还是欧盟绿色转型,都需要更多的新能源产能,更多高质量的新能源产品。
第四,中国产业补贴政策合理合规。以产业补贴政策引导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通行做法,关键是要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坚持公平、透明、非歧视。中国的产业补贴政策主要是引导性的,严格遵守世贸组织规则,适用于各类市场主体,所有企业均可平等享受。而且相关补贴政策已及时全面向世贸组织通报,不存在世贸组织所规定的禁止性补贴。反观美欧,近年来补贴力度显著加大,在许多共有的补贴领域,美欧的补贴规模都比中国的大得多,且带有大量排他性、歧视性做法。比如,美国的《通胀削减法》,就明显规定了歧视性的补贴政策,将他国企业生产的电动汽车、电池和关键矿物排除在享受补贴范围之外,这明显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是典型的保护主义做法;欧盟同样也批准了大量补贴计划。
第五,关于竞争与竞争力问题。我认为,只有公平、良好和有效的竞争,才能提高企业和市场的竞争力。当前,对于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而言,中国早已由单纯获取利润的“市场”,转变为比拼实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赛场”。中国欧盟商会前主席伍德克曾说,中国市场是欧洲企业的“健身房”,欧洲企业通过深耕中国市场学到很多东西,对企业的发展十分有益,我觉得他的说法很有道理。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天然属性,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和全球经济发展的经验已充分表明,过分保护是保护不出市场和企业竞争力的。中国企业、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是建立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企业家的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上,是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和艰苦付出,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换个角度来看,中国产品和企业来到欧洲,更会给欧洲带来良性竞争,从而提高欧洲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欧洲科技发展、企业实力和民众福祉。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就在上个月,习主席主席在巴黎同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时指出,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将欧洲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方向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伙伴,推动中欧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面向未来,我们愿和欧方共同推动中欧互利经贸合作。中国将继续发挥创新能力强、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链完整以及人力资源丰富且质量高等优势,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便利度,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敞开大门欢迎更多优秀的欧洲企业来华投资兴业!
在这里,我衷心希望在座的各位朋友们充分利用好高峰论坛这一交流平台,在接下来的环节畅所欲言、深入探讨,群策群力、献计献策,共同深入发掘中欧各领域合作潜力,共同推动中欧务实合作取得更好发展,为双方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政知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善平 新手上路
  • 粉丝

    0

  • 关注

    0

  • 主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