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股最前线 正文

德国模式,不吃香了

郑州科威
1167 0 0
这两年,德国出了些问题。
2023年,德国GDP下降0.3%,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最差的。
德国央行警告,今年一季度GDP可能继续降低0.15%。
连续两个季度GDP下降,这算是技术性衰退了。
《经济学人》直接发文质疑,德国是否又一次成为欧洲“病夫”?
你这大哥怎么当的?专拖小弟后腿。
为什么说又?因为早在90年代,德国就被这么嘲笑过一次。当年给德国贴标签的,嗯……也是《经济学人》。
谁是病夫?德国财长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大声反驳:“我知道你们中有些人在想什么:德国可能病了。但德国并不是一个病夫……德国只是在经过短暂一夜后有些疲惫,德国需要“一杯浓咖啡”。
简单来说,德国不是病夫,只是“疲夫”。
这气势,一看就不是很足……
01德国模式
大家都知道,现代德国是高端制造的代名词。
戴姆勒、西门子、拜耳、博世、蒂森克虏伯、大众、宝马、巴斯夫等等巨头,都堪称是全球工业标杆的存在。
为什么这么坚挺?
里里外外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只有四条:
1.北约提供国防保障,减少军费开支; 2.俄罗斯供应廉价能源和原材料,降低工业成本; 3. 欧洲统一市场建立完整供应链; 4. 与中国的双边贸易。

按照我们这边的话术,这就是德国经济的“四驾马车”,是抱着全球化的红利躺赚。
分开来看。
先说国防,德国的国防安全,实际上是“外包”出去了的。
德国属于北约中欧战区。
据2021年的数据,也就是俄乌战争之前的最新数据,作为二战战败国,各国驻德军队有:
美国57580人,英国20600人,荷兰3000人,法国2700人,比利时2000人。
同时,驻德美军还是美军海外第二大军事力量,包括第一装甲师等王牌部队,在德国共设有174个大小军事基地。
对德国而言,这虽然有些丧权辱国的意味,但并不是完全没好处。
不论德国人愿不愿意,国防很大程度上无法自主是事实。
既然无法改变,那正好把精力更多放在经济上。
自从1990年东西德统一后,德国的军费开支常年低于北约的最低标准(GDP的2%),甚至一度低至1.066%。
尤其在默克尔上台后,在外交上奉行“中间路线”,通过在不同阵营谈判、斡旋,为德国创造了宝贵的发展空间。
再看能源。
在德国的能源结构中,80%以上来自石油、煤、天然气。作为一个油气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非常依赖进口。
早从70年代起,苏联就是德国最稳定的能源来源。
在东西统一后,德国依然顶着东欧国家的强烈反对,与俄罗斯合作修建了北溪管道。
可以说,俄罗斯和德国是一对绝配,一个是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商,一个则是制造业大国。
也正是因为利益深度绑定,默克尔对普京的态度一直很暧昧。在她任内,不仅顶着压力开通北溪二号,还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东奔西走充当和事佬。
直到欧盟对俄能源制裁前,俄罗斯石油占德国需求的35%,俄天然气占55%。
德国不是没有替代能源,但替代成本太高,显然不利于搞工业。
俄罗斯能源直接输往德国
不用操心军费,又有便宜得要死的俄油俄气无限供应,德国可以狠狠的造。
可惜人力不足、德国自身的产业链也并不完整。
不过这两个问题,很快就不是问题。
前苏联解体后,随着东欧国家一个个加入欧盟,连凯撒、查理、拿破仑、希特勒都没做到过的欧洲大一统,居然在市场经济的整合下形式上实现了。
欧盟对内取消关税、统一货币,大幅降低了成员国之间的投资风险。
至少对德国而言,统一的欧洲大陆市场,意味着更完整的产业链。德国自己负责技术研发,东欧和巴尔干半岛提供廉价劳动力和矿产,极大提高了生产力。
接下来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造出来的东西卖给谁?
2000年后,中国加入WTO,赚取了大量外汇,人均GDP迅速上升,又为德国打开了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巨大市场。
中德双边贸易额逐年攀升,仅仅2002年,大众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就达到51.3万辆。
德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有多深?直接看其前十大企业。
第一德国大众,在中国有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两家合资企业,2023年又宣布投资24亿欧元与地平线合资,今年还买了小鹏5%股权、准备联合推电动车。
第二Uniper,能源巨头。
第三奔驰、第四宝马,在中国经营了很多年了,去年分别在北京和沈阳宣布投资建新厂。其中,宝马在华员工最近三年增长了3倍。
第五安联保险。2021年,在北京成立了首家外资保险公司,很明显是想扩张在华业务的。
第七德国电信,和我们交集非常深,华为中兴都是核心供应商。
第八DHL,国际两大快递公司之一,做过外贸的都知道,在中国的业务量有多大。
第九博世,国内很多汽车厂商的车身稳定系统,比如小米的SU7,都是用博世的。
第十巴斯夫,2023年刚宣布在湛江投资100亿欧元建厂。
很明显,除了搞能源的、保险的,德国的巨头企业几乎全部与中国市场深度绑定。
对中、美、俄的关系,是德国崛起的最强基本面,也是默克尔时期的基本战略:
一定程度亲俄,但不完全触怒美国,有了俄罗斯能源发展工业,发展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壮大自己;
同时通过能源、投资和产品,稳定俄罗斯,但是不是完全亲近,在加入北约和欧盟上抵触,以避免触怒美国;
通过产业链控制东欧各国,发展工业,把产品卖亚洲,尤其是中国,这样才能稳定欧洲,尤其是东欧。
在这个框架下,2009-2019年,德国迎来“黄金十年”,外贸蓬勃发展,就业率破纪录达到80%,在一众欧盟国家中鹅立鸡群。
从战败国到重新成为欧洲火车头,不可不谓之奇迹。
但现在,实现奇迹的四根支柱,断了两根半。
02危机四伏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四驾马车稳定时,躺赢确实很爽。
但马若脱了缰,你也很难去追回来。
其中缘由,大家稍微想想都明白,也不算什么新闻了。
为什么说,德国是俄乌战争最大的输家?因为德国的四驾马车,直接废了俩。
2022年2月24日,乌克兰战火重燃,仅仅4天后,德国军费到账1000亿欧元,占2021年GDP的2.6%。
而在前一年,德国军费只占GDP的1.5%。
这是个重要的转变,德国军费开支突然就上升到世界第三。
能源方面,更不用说,北溪管道都被炸了。
虽然不是没有替代能源,但与廉价的俄油俄气相比,性价比太低。
2021年,德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1070亿欧元,占能源进口额23%。
2022年,德国对外能源进口额超过3000亿欧元,同比增长50%。其中仅天然气就高达2000亿欧元,翻了一番。
除此之外,第三驾马车也出了问题:德国制造业最重要的外贸伙伴中国,对德国的工业品需求下降。
需求下滑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卷了这么多年,也逐渐成为了德国的竞争者。
在很多领域我们都实现了突破,中德关系从互补演变成竞争,比如汽车、盾构机、工业机床等等。
就拿大众汽车来说,它在中国的销量已从第一跌到第二,落后比亚迪。德国车企在电动车赛道起步太晚了,竞争力大不如前。
以上三者,直接导致德国经济陷入困境。
当然,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外部因素,德国内部也不是没有问题。
用咱们的话来说,就是德国的“新质生产力”没跟上。
看看上文,德国前十大企业,有一家是和新技术有关的吗?没有,几乎全是能源、汽车等老牌重工业。
这些产业,即便做得再高端,终究还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范畴。
德国太依赖传统工业了。
甚至可以这样说,即便中、美、俄不出问题,德国经济失速也是早晚的事。
就比如我们最熟悉的互联网行业,你想破脑袋也很难想出一家德国公司。不是没有,而是基本没有能做起来的。
当然,之所以如此,不是德国企业不想做,而是做不了。
或者说,欧洲各国天生就不适合搞互联网。
首先是文化因素。
欧洲虽然是个单一市场,但各国的语言、习俗和消费习惯,差异太大,很难形成足够规模的“网络效应”。
为什么互联网巨头都在中美?因为只有这两者才拥有10亿人以上的单一语言市场(汉语和英语),能将网络效应最大化。
其次,是过于保守。
德国之所以如此崇尚制造业,不完全是全球化的原因,也与其民族性格有关。
任何新行业,都需要初创公司去“画饼”、讲故事、“烧钱”,这在我们看来很正常,但在德国没有生存土壤。
因为早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就经历过史诗级通胀,钱不如纸。
那段悲惨的历史,让德国人形成了风险规避和财务保守主义的基因,直到现在都对任何金融游戏和债务十分厌恶。
你可以将之理解为,类似于中国人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大通胀时期,纸币当积木
还有一点:德国对隐私的保护极其严苛。
不论是希特勒时期的秘密警察,还是东德的“斯塔西”,都曾对全国人进行过无孔不入的监视和个人信息收集,给所有人都留下了阴影。
因此,德国人对隐私重视,与欧盟推出了十分严格的个人信息保护条例。
这个虽然不能说不好,但至少对行业发展而言,不论是互联网,还是现在的AI,足够多的数据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直接导致德国新兴行业的发展,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然而,导致德国失速的原因,还不止于此。
03尾声
以上,我们粗略说了德国在国际上、产业层面面临的困境。
但制造业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
而涉及到人的问题,永远是最复杂的。
德国人口平均年龄47岁,中国39岁,印度29岁。
年轻人少了,意味着符合新兴产业需求的劳动力出现断层。
虽然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虽然很完善,但正如上文所言,德国目前的知识结构,普遍停留在传统工业层面,在互联网和数字化教育方面严重不足。
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引出了两大非常严重的恶果。
第一,高福利的财政制度面临挑战。
十年前中东难民危机爆发时,默克尔曾打算引入移民,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但事实证明,食不果腹、缺乏技能的中东难民,根本无法填补德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缺口,反而制造了更多社会问题。
德国社会进一步撕裂。
而这又直接导致第二个恶果:政治碎片化和极右翼化。
高通胀、就业市场缺口和移民问题进一步发酵,极右翼德国选择党(AfD)趁机崛起,将矛头直指非法移民、欧盟自由贸易等,成为德国支持率第二的政党,达到20%。
这是什么概念?德国第一大政党,默克尔所在的基民盟(CDU/CSU)支持率才25%,只比德国选择党高5个百分点,分分钟都可能被取代。
如果形势继续恶化,德国选择党很可能像某些地区一样,凭少数人的支持,就能在碎片化的政治环境中,轻松赢得选举,让政治风向逆转。
这也让很多德国人担忧,纳粹的幽灵将再次盘旋在上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郑州科威 新手上路
  • 粉丝

    0

  • 关注

    0

  • 主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