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股最前线 正文
据新华社报道,全球经济第三把交椅近日易主。2023年日本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2106万亿美元,降至世界第四位。多年“屈尊”日本之后的德国去年名义GDP约为4.4万亿美元,时隔50多年后排名超过日本。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此次日德两国经济地位变更主要是受汇率的影响,或者说“计价标准”不同所致。但问题是,德国的人口和国土比日本少了三分之一,而且近几年还同时面对欧洲的经济危机、政治动荡、俄乌冲突外溢效应以及美国的贸易压力和制裁威胁等因素的影响。
在此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德国经济尚能和日本一较高下,其秘诀究竟何在?
德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和出口能力
德国之所以跻身全球经济体前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强大的工业和出口。
先说工业,德国被誉为“欧洲工厂”,拥有世界上非常先进和高效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涉及汽车、化工、电子、金融、保险、物流等多个领域。其中有我们熟悉的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集团,其旗下拥有12个汽车品牌,包括大众、奥迪、保时捷、兰博基尼、宾利、布加迪等;有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全球第一大豪华车生产商戴姆勒股份公司,旗下产品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斯马特、戴姆勒卡车等。有全球知名的豪华汽车品牌宝马集团,旗下拥有宝马、MINI、劳斯莱斯等。还有安联保险集团,是全球最大的保险和资产管理集团之一,业务遍及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另有西门子股份公司、巴斯夫股份公司和博世集团,等等。
德国之所以被誉为“欧洲工厂”,有几个关键原因:
重视标准化。德国是世界工业标准化的发源地。大约有2/3的国际机械制造业标准来自于德国标准化协会,涵盖了汽车、服务、机械制造、化学工艺、电子产业等各行各业,总计超过3万项。这为“德国制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坚守“匠人精神”。德国工人以严谨的态度将工业品几乎变成了艺术品。这种“匠人精神”早在19世纪就开始在德国流传,使得德国制造享誉世界。
再说对外贸易。从地理位置看,德国处于连接东西方的战略位置,是欧洲的中心,也是欧洲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
相关统计显示,德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国之一,也是欧盟内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的出口额占其GDP的比例超过40%,远高于日本的19%。德国的出口对象遍布全球,具有市场多元化和稳定性的特点。此外,一直以来,德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组织,签署了许多自由贸易协定。这有助于降低贸易壁垒,促进了德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
德国经济为何能逆势起飞?
毋庸讳言,近年来,德国经济一度表现不佳,尤其是宏观经济数据持续疲弱,经济下行压力累积,国际上关于德国可能陷入衰退的讨论一度甚嚣尘上。英国《金融时报》甚至评论称,一向作为“优等生”的德国,反而成了欧盟经济的“薄弱环节”。
那么,德国为何能走出衰退阴影,逆势起飞的呢?
首先,德国拥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注重研发和生产高质量的中高端产品,如机械、汽车、化工等,提高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次,德国重视人才战略,建立了完善的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效率。据报道,德国自19世纪后期即开始实行大规模义务教育,国民受教育率高达90%以上。这为培养高素质的工业人才奠定了基础。此外,德国一直重视科技创新,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拥有许多世界领先的专有技术。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以其优秀技能和专业知识对于制造高质量产品至关重要,而这成为德国出口创汇的秘诀之一。
再次,扶持中小企业。德国一直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些企业在德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创造了许多世界著名品牌。德国各个城市都有世界级的中小企业,这种分布均衡有助于保持工业实力。
最后,高度重视制造业。德国政府一直重视制造业,保护和支持这一领域的发展。德国的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在20%~23%之间,仅次于中国,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即使受到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德国的经济波动也较其他欧洲国家更低,危机后的经济复苏也更快。
中德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前文提及,德国经济的发展还得益于对外贸易发达,这其中包括与中国的经贸往来。
自1972年中德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发展总体顺利。2004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了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2011年,两国建立了中德政府磋商机制;2014年,中德关系进一步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始终是对话的伙伴、发展的伙伴、合作的伙伴、应对全球挑战的伙伴。
在经贸领域,中德合作深度交融,关系紧密。自1975年以来,德国连续47年保持为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国连续6年保持德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伙伴。根据中方统计,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067.8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1005.7亿美元,进口1062.1亿美元。
此外,德国是对华投资金额和项目数最多的欧盟国家,也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两国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在绿色低碳、医疗卫生、科技创新、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投资项目不断涌现。
尽管中德体制不同,但两国在市场、资本、研发、原材料、产业链等方面互补性强。在电子电气、汽车、机械设备、化工医药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未来,随着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德经贸合作将更深更实。
(据新华社、人民网、央视网等整理报道)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武宗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im_yuan 注册会员
  • 粉丝

    0

  • 关注

    0

  • 主题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