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能源革命加速下,亚太地区如何构建电力命运共同体
朝霞698
发表于 2023-10-22 06:30:19
1190
0
0
在10月20日开幕的第24届东亚及西太平洋电力工业协会大会上,亚太地区电力行业主要决策者、专家和领导围绕区域电力发展与绿色转型等关键议题展开交流。
此次大会由东亚及西太平洋电力工业协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18家中国主要电力企业及单位联合主办。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这是继2004年后,时隔近20年亚太电协大会再次由中国内地承办,也是继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后,今年的又一次国际盛会。在能源合作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领域的当下,亚太地区有望构建起电力命运共同体。
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亚太地区能源电力前景仍面临挑战
“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带,也是全球能源消费最为强劲的地区。”2022-2023亚太电协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辛保安在致辞中提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5月发布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展望》报告将亚太地区今年经济增长预测上调至4.6%,高于2022年的3.8%,报告预计亚太地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70%,远高于近年来的水平。
亚太地区在世界人口占比超过三分之一,GDP占比超过60%,用电量占比超过50%。作为全球经济重要增长引擎的亚太地区,过去20年来电力需求增长了200%,已经成为未来全球能源电力发展的主要市场。
与此同时,据普华永道2022年净零经济指数,2021年亚太地区平均脱碳率为1.2%,全球总体脱碳率为0.5%。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已处于可持续能源发展的前沿。
但值得关注的是,亚太地区的能源与电力发展前景并非一片坦途。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磊表示,亚太电协十八大会员国家和地区人居发电装机和电力消费均在全球水平的1.4倍以上,在维护全球能源安全,应对气侯变化中地位重要,但电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据邹磊介绍,2021年亚太地区人均发电装机及电力消费最高者约为最低者的50倍,还有7个国家人均电力消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8个国家或地区人均发电装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再生能源装机整体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但仍有10个国家或地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电力发展和绿色转型升级任务仍然繁重。
辛保安提出,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新一轮能源革命加速演进。亚太地区应当以建设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为着力点,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促进能源生产清洁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配置广域化、能源创新融合化、能源业态数智化,共同推动亚太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合作成为共识,能源电力转型或带动新机遇
加强亚太能源互联互通成为参会嘉宾的共识。
“绿色‘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是中国不仅能够有效满足本国的能源需求,而且能够激励和带动邻国的能源转型。”世界能源理事会秘书长兼首席执行官安吉拉·威尔金森表示,加强电网区域合作和区域一体化非常重要,能够有效提升电网效率、可靠性和灵活性。
“合作是唯一的出路。”印尼国家电力公司首席执行官达尔玛万·普拉索乔提出,全球性的气候危机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他呼吁亚太电协成员国应加强战略、政策、创新、技术、投资等全方位的合作。
辛保安建议,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扩大跨境电力联网规模,推动电力资源更大范围、更高效率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互济。
中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栗宝卿表示,绿色低碳转型目标必将带动亚太地区成为引领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坚力量。
对亚太地区而言,促进电力绿色转型、能源低碳转型也意味着新的增长机会与创新场景。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以来,中国主要电力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累计完成投资额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19个,总金额221.7亿美元,签订电力工程承包合同约997个,总金额1544.5亿美元。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向良提出,应共同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将绿色低碳产业作为亚太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绿色投融资力度,积极开展清洁能源及生态环保项目跨境合作。
据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庭彦介绍,三峡集团用资本推动产业升级发展,以创新金融资本方式、共建产业链联盟形式,通过风险投资基金、种子基金、绿色金融等培育清洁能源产业链前端的基础研究,将基础研究孕育的概念方案在与世界一流大学、研发机构等共建实验室中仿真测试,最终将孵化的创新成果用于新能源、智能电网、气候管理、数字化等应用场景。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CandyLake.com 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CandyLake.com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CandyLake.com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