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股最前线 正文
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南华早报》10月16日文章,原题:紧盯着中国,欧洲有可能忽视真正的“去风险”危险  “去风险”已成欧洲关于中俄的主要论调。减少不当依赖固然重要,但欧盟应对风险有更全面的认识。
首先,欧盟要正确看待与北京日益紧密的经济关系的规模及潜在影响。许多关于减少对华贸易风险的讨论集中在所谓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和“经济胁迫”上。一些人担心,中国会利用在欧洲战略领域的投资和关系以及在先进制造业的影响力,从欧盟攫取地缘政治和战略利益。然而,这未必是一场零和游戏。
长期以来,中德合资企业比如华晨宝马汽车公司,一直在互惠互利基础上蓬勃发展。对在华欧洲企业来说,通过聘用本地员工、顾问和合资伙伴,积累更多本地专业知识,对提高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也至关重要。在国外,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企业在分享知识技术方面一直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如何,涉及中企的磨合问题需要的是更好的管理和整合,而非将中企排除在外。
其次,欧洲国家应认识到在一个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时代,风险也可能来自全球和地区大国间的互动。一味夸大来自中国的政策风险,(西方)分析家和决策者很可能因此忽视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危险——美日与中国关系紧张升级,台海问题令人担忧,美国将于明年大选,朝鲜半岛局势紧张……
任何潜在的热战都可能严重扰乱供应链,削弱消费市场。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缘政治引发的财产破坏、生产中断以及军事紧张局势造成的法律或财务问题至关重要。为了对冲和重新平衡市场风险,欧洲公司可通过“中国+1”战略等方式,将部分供应链转到印尼、越南和印度等地。但把在东亚经商的风险归咎于中国,这显然是错误的。欧洲企业应调整与日韩等东北亚国家的关系,以减轻军事、金融或贸易冲突带来的影响。
此外,在布鲁塞尔的讨论中,迄今被忽视的一个风险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孤立主义正在抬头。《通胀削减法》是华盛顿近几十年来推行的最公开的保护主义措施之一,美国越来越多地将贸易视为零和游戏。布鲁塞尔须向华盛顿表明,迎合国内选民不能以牺牲跨大西洋协同关系为代价。
“去风险”要求欧盟应对不同风险,包括经济、战略、地缘政治。尽管中欧关系分量重大,但并非欧洲所面临风险的唯一来源,更非主要来源。(作者塞巴斯蒂安·特里罗等,乔恒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amevin 新手上路
  • 粉丝

    0

  • 关注

    0

  • 主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