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五”来了:近年来经历了怎样的演变?美国人今年开始提“消费降级”?
海田1
发表于 2023-11-25 13:43:45
232
0
0
11月24日,一年一度的“黑色星期五”又来了。“黑五”是每年感恩节之后的星期五,通常是打折力度最大的一天。以往,每到“黑五”,美国商场里通常人满为患,很多消费者甚至会半夜在商场外搭帐篷,就为了最早冲进商店抢购。
然而,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美国消费者今年更倾向于在“黑五”购物中“消费降级”。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黑五”的地位也在不断下降,早已不再是只有一天的狂欢。
美国人开始“消费降级”?
在美国持续通胀的背景下,今年的“黑五”正被阴云笼罩。
一方面,今年预计参与“黑五”购物季的人数将创新高。
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NRF)预计,今年从感恩节开始到后一周的星期一,预计将有1.82亿人购物。这将比去年增加1600万人,也将是自2017年该机构开始统计以来,人数最多的一年。
但另一方面,面临通胀、信用卡利率上升、储蓄减少、学生贷款恢复等压力,不少美国人都表达了“消费降级”的意愿,这意味着今年“黑五”期间美国消费增长可能不温不火。
美国标普全球商品洞察公司预计,今年感恩节购物季的销售额同比增长预计仅为3.3%,低于疫情前3.9%的增长水平,也低于近年来较高的增长水平。这意味着,美国消费者购物季期间的支出增长,可能仅仅只是跟上了通胀的步伐。
美国消费者已经直白地表示他们现在对价格更加敏感。
麦肯锡近日一项研究发现,近80%的美国消费者表示他们今年打算“消费降级”,将计划购买的商品换成更便宜的,或干脆放弃购买。研究还称,自2022年7月以来,受访者“消费降级”的意愿上升了5个百分点。
安永首席经济学家格雷戈里•达科(Gregory Daco)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尽管美国通胀有所放缓,但“成本疲劳”,即“一切成本都高于疫情前”的看法依然存在,这抑制了消费者的购物欲。
实际上,根据美国商务部近日公布的数据,10月美国零售销售额环比下降0.1%,已结束连续6个月的增长,这显示出美国消费者支出开始降温。
过去几周,美国许多零售商在为“黑五”这个年度最大的购物季做准备时,也都发布了谨慎甚至令人失望的第四季度展望。这无疑也给今年的“黑五”购物季蒙上阴影。
包括沃尔玛(Walmart)、百思买(Best Buy)、诺德斯特龙(Nordstrom)等在内的美国零售商都表示,在经历了数月的持续通胀之后,消费者信心下降,对假日购物季的前景预期低迷。
“黑五”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很多人对“黑五”的印象仍停留在人们互相争抢便宜商品、货物堆到天花板等混乱场面。但如今,这样的场景早已经见不到了。消费习惯的改变,可能也是“黑五”狂热不再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黑五”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其实,“黑五”一词与感恩节后的购物节联系在一起,最早要追溯到20世纪中叶的费城。
当时,费城每年都会举办美国陆军海军橄榄球赛,并为此在赛前的周五提前迎来大批人潮,带动当地的消费。巴士司机和出租车司机往往疲于应付大批人群,因此会将这一天称为“黑色星期五”。
此后几十年间,在吃过感恩节晚餐的火鸡后,在“黑五”出门“血拼”一番,逐渐成为了欧美家庭的消费习惯。商家也纷纷在这一天推出一年中最高的折扣力度,点燃人们的购物热情。“黑五”在很多国家甚至标志着圣诞购物季的开始。
不过近年来,“黑五”的“主战场”早已从线下转变为线上,疫情则加速了这一过程的演进。
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人们在沙发上就能完成大部分购物,省去了排队、抢购的时间。如今,尽管大部分线下实体店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客流,但人们在“黑五”期间线上购物的习惯已经养成。
最近几年,“网络星期一”也在美国应运而生,并在感恩节后的第一个星期一掀起了一股新的线上购物潮。
据Adobe数据和分析业务部门Adobe Analytics的统计,在2022年的“网络星期一”,消费者共花费创纪录的113亿美元,成为当年销售额最大的网购活动。“网络星期一”的成功也让不少商家嗅到商机,并打造了“网络星期周”的概念。
从“黑五”、“网络星期一”再到“网络星期周”,不难看出,由“黑五”开启的购物狂欢正在被不断延长。有消费者说,他们甚至在10月底就开始收到促销邮件。
对此,分析指出,零售商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节假日前物流方面的压力,都让“黑五”的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如今,“黑五”这个词正越来越演变为一种营销术语,让消费者将其与大减价联系在一起。
虽然人们都在感慨“黑五”已不复往昔,也不再急着在“黑五”当天“血拼”,但波士顿大学凯斯特罗姆商学院副教授杰伊·扎戈尔斯基(Jay Zagorsky)认为,“黑五”所带来的吸引力和愉悦感仍不可取代。
“‘黑五’正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但它也永远不会消失”。扎戈尔斯基说。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CandyLake.com 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CandyLake.com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CandyLake.com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