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2022年我国两轮电动车保有量约3.5亿辆,即每4人中就拥有1辆两轮电动车,规模已超越汽车。
不过,红星资本局注意到,今年以来国内两轮电动车价格整体明显下降。在电商平台上,部分车型降幅超过1000元,此外企业财报显示,今年以来单车均价同样有所下滑。
爱玛科技(603529.SH)代理总裁罗庆一表示:2023年,两轮电动车行业经历了巨大的竞争,有头部企业愿意拉起“价格战”。
这也不由让人好奇,两轮电动车价格战背后,有何原因?对各家企业有何影响?以及行业未来将如何发展?
(一)
大打价格战,存量竞争的必然
从目前我国两轮电动车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以2022年销量计,雅迪(01585.SH)和爱玛这两家企业合计占据了43.2%的市场份额,销量第三的为台铃电动车,市场份额约为14.1%。
可见,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龙头效应较为明显,市场集中度较高,约85%的市场份额由业内前十名企业占据。
关于两轮电动车的价格战,据此前多家媒体报道,今年大规模降价早已在线下门店与线上平台同时进行。
今年双十一期间,两轮电动车企业也在积极参与,多款主力产品降价幅度在1000元以上。
比如,头部品牌雅迪的DV1车型,据雅迪天猫旗舰店数据显示,今年双11期间,该款车型最高降幅达到1800元,原价4599元,到手价可低至2799元。
腰部品牌如小牛电动(NIU.US),其天猫旗舰店数据显示,今年双11期间,热销产品“小牛B2动力版”最高可省1212元,降幅依旧超过千元。
而两轮电动企业的降价促销,也体现在企业的财报上。
根据雅迪的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企业平均单车收入为1379元,较上年同期的1442元下降4.37%;电动踏板车的平均单车收入为1713元,较上年同期的1817元下降5.72%。
根据绿源电动车招股书显示,今年前四个月,其电动车平均售价为1193元,相比2022年同期下降4.2%。
爱玛方面,根据开源证券在研报中称,在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较弱,价格战激烈程度大于去年同期的不利环境下,2023年第二季度爱玛两轮电动车整体出厂价和单台利润走低。
可见,导致今年以来两轮电动车降价潮,主要还是在于目前国内两轮电动车行业进入存量市场,行业竞争变得越发激烈。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预计2023年国内两轮电动车销量增速下滑至7.8%,而2022年增速达15.2%。
与此同时,华创证券调研数据则显示,2024年后,随着大部分老款两轮电动车陆续被换新,相关需求降低,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的换新红利将归于沉寂。
总的来说,面对需求端的减弱,不少企业选择以价换量,两轮电动车的价格战也再次拉开。
(二)
两轮电动高端化,是个伪命题?
今年的两轮车价格战,已导致单车均价下降,而这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比如雅迪的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雅迪的毛利率为16.9%,较上年同期下滑1个百分点。
这显然也并不是企业愿意看到的。
事实上,国内两轮电动车企业一直在尝试高端化布局,毕竟只有高端化,企业才能避免低端市场的无序竞争,才能享有更多的品牌红利。
比如雅迪推出高端子品牌VFLY系列,售价从6999元到19800元不等,该品牌系列产品的主要卖点,在于拥有液晶屏幕,并且内置了语音助手等。
爱玛也推出其高端子品牌小帕电动,主打的是城市高端白领群体,走的是轻奢复古时尚的路线。售价方面公开数据显示,小帕C1共有三个发售版本,入门级的活力版定价为4999元,而尊贵版C1定价达到为9999元。
除了老牌电动车企业推出高端子品牌外,小牛电动、九号公司等新锐玩家则是直接瞄准了高端化市场。
然而,尴尬的是,目前大部分两轮电动车品牌销量排名靠前的车型却是价位在1000元-4000元区间的“入门款”;企业的两轮电动车高端之路走的并不顺畅。
来源:艾瑞咨询
某种程度上,两轮电动车的高端化,这似乎是一个伪命题。
首先从用户角度考虑,购买电瓶车的消费者,大部分对价格较为敏感。
其次从产品本身考虑,两轮电动车也很难具有高端或奢侈的属性。
因为本质上,电动车终究只是一个代步的工具,消费者考虑的主要还是驾驶习惯以及续航里程,而对于APP开锁、语音助理等“高科技”,不少用户表示没必要,更不愿为其付出高额费用。
所以说到底,在低门槛的两轮电动车行业,性价比永远是消费者购买的第一决定性因素,这也让这个行业很难走向高端。
(三)
出海,能否成为最优解?
随着国内两轮电动车行业进入存量竞争,以及高端化受阻,海外市场或许成为了企业的另一选择。
根据研究机构Market Research Furture发布《电动两轮车市场信息报告》指出,到2030年,两轮电动车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美元(约7000亿元人民币),2022年到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4.57%,这将是中国两轮电动车企业的新机遇。
与此同时,许多东南亚国家也开始出现摩托车电动化的政策引导。
比如今年3月份,印尼财政部长宣布将配置7万亿印尼盾(4.55亿美金)用于在2024年前补贴100万辆电动摩托车,其中80万辆新车,20万辆燃油改装电摩托车。
在此背景下,国内的两轮电动车企业也开始对海外市场展开布局。
比如2021年,绿源位于广西贵港的智能工厂建成并全面启动,成为其进军东南亚市场的主要生产基地。2023年,绿源与泰国当地合作伙伴正式启动营销计划和工厂建设,推动品牌在当地的发展。
雅迪也于2019年在越南北江建设了海外生产基地,随后开始全方位布局海外市场。
新日表示,其公司已启动以设立海外全资子公司、控股孙公司的方式,在东南亚地区投资建设智能化工厂,并进行海外销售渠道建设。
显然对于各家企业来说,去海外寻找机会,确实是当下的一个新机会。但另一方面,从目前各家企业进军东南亚市场的进度来看,大多数仍处于市场开拓期,面对海外市场在政策等方面的诸多不确定性,想要实现规模上的突破,仍需要克服种种困难。
小结:
两轮电动车之间的硝烟,从未停止。
代步属性让两轮电动车各玩家难以避免地陷入价格战。与此同时,它们也在海外市场掀起了一场新的战役。谁能笑到最后,这仍有待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