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论坛丨探讨多重挑战下的全球经济金融开放与合作,这场圆桌研讨会昨举办
长安不良帅
发表于 2024-6-21 13:39:59
187
0
0
图说:中欧国际金融圆桌研讨会·CLF50夏季会议昨天举行 采访对象供图
“2024陆家嘴论坛专场活动暨中欧国际金融圆桌研讨会·CLF50夏季会议”昨天在陆家嘴举行,20位金融业界及学界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多重挑战下的全球经济金融开放与合作”议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理事长汪泓在致辞中表示,面对国际环境趋于复杂的挑战,唯有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才能以“金融活水”浇灌新质生产力,从而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她认为,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实现路径在于通过金融高质量发展解决全球经贸难题。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高水平金融引领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促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金融机构通过积极对接CPTPP、DEPA等国际经贸规则,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提供跨境贸易融资、投资和支付结算等服务。二是通过绿色金融的制度创新和激励,进一步加速全球绿色转型步伐,提升对外绿色合作能级。创新绿色金融制度和市场激励机制,可以吸引更多资本投向绿色产业,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促进全球绿色合作。三是数字金融创新与治理为全球经贸发展提供新的路径和解决方案。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普惠性,促进金融市场透明度和安全性,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促进金融监管的智能化和有效性以及推动金融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杜道明(Dominique Turpin)在致辞演讲中指出,数字化转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AI)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关键议题。新冠疫情加速了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重塑了行业格局,并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数字金融和生成式AI在提高金融普惠性,促进效率提升和创新发展的同时,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例如,手机银行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已经显著改变了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他强调,政府和监管机构需协调一致,建立一个既能鼓励创新,又不会牺牲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框架以加强监管,确保新技术有益于全球经济增长。金融科技机构对传统银行业务模式的调整,以及健康竞争的促进同样重要。我们必须在发展中找到平衡,确保技术迭代带来的风险得到妥善管理。相信通过拥抱数字化转型、优先发展可持续性项目、加强国际合作,并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合作和富有韧性的全球经济。
交通银行首席专家,交银金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斌在致辞演讲中认为,国际开放与合作是不可逆转的大势所趋,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和经贸联结的纽带将持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一是金融在全球绿色合作中大有可为。2022年6月,中欧等经济体共同发布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为国际绿色金融市场标准的统一树立了合作典范。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的签订,以及各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绿色金融正在迅速发展且变得日益重要。中国目前也正在从全球绿色浪潮的积极参与者,逐步转变为引领者。二是金融在全球经贸合作中大有可为。当前,全球贸易持续回暖,海运市场维持高景气度,集装箱运价迎来新一轮上涨,航运金融发挥着有效支撑作用。三是金融在全球科技合作中大有可为。技术创新转化为经济增长,需要大量且长期的资本支持。高科技领域创新更加精细、专业,也更为复杂,这对金融国际合作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科技也在推动金融业发生数字化变革,如数字人民币、数字银行、智能投顾、智能风险评估等新业态层出不穷。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做了题为“人工智能在信贷风险管理领域的运用”的主题报告。他强调,银行的风控能力决定了资产的边界、转型的空间和发展的潜力,而风险管理的有效半径则取决于数据能力和半径。金融业是数据行业,依赖数据以决策,银行通过大模型,可以实现风险甄别、风险定价、风险监测、风险处置,实现资产转化和有效配置。而数据资源利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他建议,银行要建立核心客户与上下游客户的链式关系,继而再平行、横向、串联、并联起千万个供应链,形成纵横交错、彼此勾连的供应链立体方阵,通过大模型及大数据分析,形成客户状况的全景视图。将人工智能识别风险的作用,与商业银行的传统优势、经验、专业团队和现场调查等人工风险识别方式结合起来,线下与线上相互佐证,才能真正为信贷风险控制赋能。同时指出,人工智能在信贷风险管理领域的落地,也面临巨大的机遇和风险:一方面是数据及生成内容的可信度及精确性、人工智能的复杂性或数据不足而导致的偏差或贷款歧视等风险;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终究会推动更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并彻底革新风险管理的操作模式,真正改变金融业的风险管理现状。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分享了关于“金融开放的几个思路”。他认为,金融强国的概念涉及多个维度,其中高效、稳健和具有国际影响力是核心要素。一个强大的金融系统不仅要能有效支持实体经济,还要保持风险可控。金融强国必须在全球金融领域发挥显著的影响力,金融开放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通过审慎的政策调整和创新的国际合作模式,我们有信心在保障金融安全的同时,实现金融强国的目标。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高级学术顾问盛松成以“我国货币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及未来发展”为题,分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货币政策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第二,降准是目前我国货币政策配合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第三,政府债券是央行流动性支持工具的主要抵押品;第四,央行买卖国债将逐步成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工具之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他认为,这里关于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主要是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中货币政策可能会占更大的篇幅。预计未来较长时期,我国宏观调控将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予以配合。他表示,央行买卖国债将逐步成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工具之一。这个过程整体是渐进式的。一方面,国债的发行节奏、期限、票面利率等都涉及货币政策的有关操作,因此对国债发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央行买卖国债成为常规操作对货币政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操作频率、规模,央行持有国债的剩余到期时间,更重要的是国债定价变化对市场其他资产价格的影响等。
CandyLake.com 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CandyLake.com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CandyLake.com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