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减少问题加剧,引发日本社会高度关注
我爱霍启刚掖
发表于 2024-6-3 15:03:37
188
0
0
本文字数:2983,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导读:日本人口减少问题的原因在于“少母化”,而“少母化”问题不仅因为适婚育龄女性减少,还与婚姻数的减少密不可分。
作者 |徐海
由日本民间有识之士组成的非政府人口研究机构——“人口战略会议”于4月24日发布的“令和6年(2024年)地方自治体‘可持续性’分析报告”指出,随着人口减少问题不断加剧,未来全日本将有744个(约占40%)市、町(街)、村将会“消灭”。这个令人震惊的结论,再度引起日本社会对于人口减少问题的高度关注。
日本总务省大臣松本刚明针对该报告发表谈话表示:“少子化的基调没有改变,(与全社会)共同拥有危机感。”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认为,人口减少问题是日本社会的最大战略课题。
人口减少是“上榜”城镇、街村的致命问题
和歌山县的30个市町村中有23个因人口急剧减少而被列为“(具有)消灭可能性的自治体(行政体)”。对此,该县知事岸本周平指出,“重要的是采取各种行政服务措施,支援育儿和引进国外人才。将制定长期综合计划,出台让县民幸福生活的相关政策,促进移居、定居,以增加人口。”
山形县有80%的市町村(28个)“上榜”。针对该县多山的特点,地域经济学专家近藤惠介教授建议,“重要的是创建具有魅力的居住环境,以特色农业以及高端稀有工业”来吸引、留住人口,遏制人口减少。
佐贺县由于长期不断完善街村经营的住宅、实行育儿家庭的优惠政策等措施,实现了入住人口11年连续增加。全县20个市町村中仅有5个市町村属于“具有消灭可能性的自治体”。该县官员表示,今后将“继续坚持定居对策,同时与相邻自治体合作打造区域整体性宜居街区”,进一步加大吸纳人口的力度。
面对年轻人不断涌向东京等大城市的局面,岛根县大田市的楫野弘和市长呼吁,“有必要举政府之力将东京的人口向地方分散。”并警告说,“如果年轻人依旧向东京等大都市集中,结果是国将不国。”
从以上简单列举的具有代表性的“上榜”城镇、街村情况看,其具有共同的致命问题,即人口减少。因此,这些地方所作的努力都是为了吸引、留住人口,增加人口。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下称“人口研究所”)4月21日发布的“最新的未来人口推算”结果显示,日本的总人口将于50年后的2070年减至约8700万人,100年后的2120年减至5000万人以下。这个推测佐证了“人口战略会议”的研究分析结论。
由于人口减少,居住环境、商业活动、生产活动、行政服务、税收社保等随之萎缩,并可能导致人口加倍减少。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必然是城镇、街村的消失。
人口减少问题的原因之一在于适龄女性的减少
人口研究所的报告还将日本全国1729个自治体分为四类,其中将2050年以前20~39岁的年轻女性减少一半的城镇、街村定性为“具有高消灭可能性的自治体”。
群马县的南牧村是较为典型的这类自治体。该村的年轻女性2020年为50人,30年后的2050年将减少至6人,减幅为88%,远高于该报告推测的50%。
关于人口减少的原因,专家学者多关注经济以及家庭负担等因素导致的少子化问题。日本的独身研究学者荒川和久先生则认为,日本现在所发生的(问题)不是少子化,而是少母化。纵观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人口出生情况,可见人口减少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此。
1947~1949年是日本二战后的第一次婴儿潮,1971~1974年为第二次婴儿潮。这两次人口出生高潮得益于经济高速发展,亦反哺经济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第三次婴儿潮没有如期而至,其原因和结果均与泡沫经济及其破灭息息相关,其结果造就了对于日本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且深远影响的少子化问题。究其原因,是这个时期的适婚育龄女性的绝对人口数减少,也就是母亲数减少。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2022年日本的人口出生率降至1.26,这是以所有15~49岁的女性为分母所得,也是第三次婴儿潮未能如期而至导致适婚育龄女性减少所致。
荒川先生根据日本政府《出生动向基本调查》和《人口动态基本调查》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尽管现在婚后生育的母亲大多生育两个孩子,所生育的孩子数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基本相同,但是由于母亲的绝对数减少了,出生率依然低至1.26。
人口减少问题的原因在于“少母化”,而“少母化”问题不仅因为适婚育龄女性减少,还与婚姻数的减少密不可分。因此,婚姻数不增加,母亲数不会增加,出生率也不可能提高。
二战后日本的结婚率经历起落再起落的过程
二战后初期几年中,虽然生活比较困难,但许多年轻人结婚成家、生儿育女的愿望强烈,于是结婚潮如期而至,至1947年结婚率达到二战后最高的1.20(每1000人的婚姻数)。
上世纪50年代,战后结婚潮退去,结婚率降至0.8。
上世纪60~70年代,战后婴儿潮一代人到了适婚育年龄,结婚率再度上升。
随着战后婴儿潮的“红利”用尽,结婚率大幅下降,至80年代后半期,降至0.6。
90年代,战后婴儿潮一代人的后代进入适婚育年龄,结婚率小有上升,但从1994年开始呈下降趋势,至2019年降至0.47。
以上可见,日本的结婚率从战后初期最高的1.20滑落至2019年的0.47,降幅达60%。
这样的趋势还在继续,日本舆论认为,日本进入了“婚姻冰河期”,不愿意结婚的人数持续增加。
人口研究所每5年进行一次人口和社会安全的调查,2021年度的调查结果显示,17.3%的单身男性和14.6%的单身女性表示打算终身不婚,比上一次的调查增加10个百分点,是1982年首次调查以来的最高值。
关于不婚的原因,日本的相关学者和媒体多有分析研究,这里引用日本的经济学家橘木俊诏教授所作的调研结果。
他将调研对象分为“没有结婚意愿”和“即使有意愿也无法实现”两组。
前者的理由:一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自在轻松,希望享受不被任何人打扰的自由生活;二是有工作有收入的女性没有必要在经济上依赖丈夫;三是如果有了家庭会给自己工作等方面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四是不喜欢因组建家庭而增加人生的不确定性,如与对方的亲戚相处太麻烦、讨厌承担其他方面的风险责任、照顾生病的家庭成员很辛苦、负担家庭成员的生活费等。
后者的理由:一是没有自信与异性融洽相处;二是没有机会与异性相遇、相处、相知,虽然有人介绍,但现在是自由恋爱结婚的时代,还是想自己找;三是年轻时收入低,结婚的经济负担压力大。
在日本,年轻男性的年薪不足300万日元(100万日元约合4.61万元人民币)、女性的年薪不足200万日元,通常属于低收入阶层,占比约为70%。
以上调研结果显示这样的婚姻观:结婚成家不如一人世界自由自在,结婚承担家庭责任不如一人世界轻松心安。
亦可见结婚的两难窘境:与异性相知、交往之难,低收入应对结婚经济压力之难。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前者即人生取向不婚者占比不足20%,而后者即非本意不婚者占比则为40%。
综上所述,人口减少的对策要从“少母化”着手,解决“少母化”问题要从提高结婚率抓起。
提高结婚率,既要引导婚姻观,更要解决结婚所面临的困难,着力为占比40%的非本意不婚者创造合适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对于向往婚姻彼岸却无法渡河者的最好帮助,就是予舟或架桥。如果这个愿意结婚的多数人能够得到有效帮助,如愿步入婚姻殿堂,那么人口自然随之增加。
人口减少问题具有一定的普世性,世界不少国家和地区为解决人口减少问题一味地投入大额育儿补贴。结果是,政府的育儿预算不断膨胀,但人口出生率却在不停下滑。从本文讨论的日本相关情况或借鉴其他选项,即人口减少问题的对策应先从婚姻抓起。先有婚姻,才有母育;先有一孩,才有二孩、三孩。
(作者系法学博士)
微信编辑| 七三
CandyLake.com 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CandyLake.com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CandyLake.com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