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股新闻 正文
  在两年前的一场对话中,俞敏洪曾问李开复:“人工智能实现突破性发展,需要多久?”李开复预估约15年至20年。

  然而,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里,ChatGPT的出现以及“大数据模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然引发了全球知识探索、工作方式等领域重大变革。
  “当前的时代背景、科技进步和世界变迁,对高等教育和学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3月21日,新东方(NYSE:EDU)创始人俞敏洪在“2024高等教育与就业发展论坛”上坦言,相比过去,当前一代人在大学时期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得多。
  在他看来,以往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相对较缓,改革开放带来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且大学生群体规模较小,大学学历就足以保证找到一份优质工作。
  然而,如今即便拥有博士学位,大学生也不一定能轻松找到满意的工作。尽管中国的生活水平提高,工作机会增多,国际交流加强,科技实力显著提升,但个体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却遭遇了更大的困难。
  “自从大模型出来后,我手下帮忙做中英文翻译的秘书由五个人立刻减少至两人。”俞敏洪以自身举例说道。
  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大学教育的课程体系是否符合市场需求、产学研结合的程度如何,成为当下必须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俞敏洪认为,解决大学生未来就业通道问题需从国家、高校、个人、以及社会四个维度着手:
  首先,国家在高等教育发展上的指导思想和政策应当具有前瞻性,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尤其在中国,政策导向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关键的引领作用。国家需在高等教育管理上对高校发展、院系设置、课程设置实施超前指导,以确保教育内容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其次,当前部分高校课程体系存在与时代脱节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方法乃至考核方法等多个方面。大学毕业生在取得毕业文凭后,其所学知识往往与其求职所需技能存在断层。
  例如,新东方在招聘大量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时,通常需要额外花费三至六个月进行再培训,以便适应工作需求。
  对于大多数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高校教育应当着重培养学生两种能力,确保其毕业后能够顺利衔接就业市场的需求。
  一是培养通用能力,主要包括认知能力、判断能力等,可通过通识课程来实现跨学科的学习,增强大学生对世界发展的整体理解和正确判断力。大学应关注大学生在毕业时是否形成对社会和世界正确认知的格局、眼光和观念,这对他们未来的人生轨迹至关重要。
  二是提升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大学教育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更要关注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紧跟时代发展,如引入大数据模型等新兴技术课程,促进文理兼容,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应用能力,以降低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风险。
  从学生个人层面来讲,大学生自身不能消极等待,应主动提升自我,积极进取,不应满足于仅仅通过考试获取学位证书,而是要努力锻炼各项技能,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最后是社会层面,企业应积极参与产教研融合,为中国大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企业运营与发展实践的机会,如实习、参观企业、听取企业家分享经验等。此类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理解真实职场和实践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aizxs 新手上路
  • 粉丝

    0

  • 关注

    0

  • 主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