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股最前线 正文

朱民:世界距“大通胀”仅一步之遥

123457978
1209 0 0
内容来源: 中信书院新书发布会。 责编 | 金木研   排版  | 五月 第 8128 篇深度好文:4375字 | 14分钟阅读

宏观趋势
笔记君说:
2023 年,世界走出三年的疫情泥潭,迎来“正常化”之年。
但令经济学家没有想到的是,“正常化“的过程并没有按照他们预想中的轨道推进。全球性的通胀仍在持续,各国经济增长缓慢而不平均,地缘冲突频发,乌克兰危机的影响愈发深远,给世界经济的恢复蒙上了一层阴影。
1月24日,由朱民、张礼卿主编的《变局与应对:全球经济金融趋势与中国未来》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正式发布。
在新书发布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全球经济治理 50 人论坛发起人朱民表示,世界正在处于一个“温滞胀”的局面,在经济下滑和金融由宽松走向紧缩的过程,这会成为一个“新常态”。
他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会在2.8% 左右,低于 2023 年的3.1%。在这个情况下,金融的风险在上升,资产结构也在变动,股市的动荡不可避免。
那么,未来的增长潜力在哪里?朱民认为,在金融风险还在继续累积,全球政治环境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当下,技术的进步、数字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很大的希望,将成为未来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下文整理自发布会嘉宾现场分享,及《变局与应对》部分内容。
一、我们处于70年代“大通胀”的前夜
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处于稳定的“三低一高”状态,即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债务。
企业投资扩产能和增加就业低迷,居民消费意愿降低,总供给与总需求处于“低均衡”状态。
疫情后,强力刺激政策推动的总需求上升打破了这种均衡,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使商品供不应求,导致食品、商品等领域高通胀。
全球供应链压力达到近25年最高,供应“瓶颈”凸显,生产要素价格因此大幅上涨,主要国家PPI与CPI“剪刀差”不断扩大,加剧结构性通胀并增加通胀向下游传导的压力。
与此同时,乌克兰危机持续加大全球短期和长期通胀压力,把疫情后全球货币财政刺激政策推动的高通胀推向持续性高通胀。
短期来看,乌克兰危机将主要通过增加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以及加剧供应链扰动等渠道推动全球通胀。
中长期来看,乌克兰危机将加快已形成的“逆全球化”和碳中和趋势,并同人口老龄化进程一起,成为推动全球长期通胀的主要力量。
全球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低通胀时代或将一去不返,世界进入了一个高通胀、高债务、高利率,低增长的“三高一低”新局面。
在这一阶段,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各经济体央行在“保增长”和“控通胀”的两难抉择中更倾向于前者,天量的流动性以及供应链扰动等因素造成通胀爆表,全球通胀逐渐由“暂时性”“单一性”向“持续性”“全面性”转变。
叠加长期劳动生产力下降、人口老龄化、地缘政治导致的供应链扰动、能源危机等要素,乌克兰危机更是“推波助澜”,加速世界经济进入走向“滞胀”。
总体而言,全球经济走向“滞胀”已初现端倪。“滞胀”将引起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
从“滞”的角度来看,影响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因素叠加,已经使全球经济进入低轨道增长。
从“胀”的角度来看,如今全球经济的现状与20世纪70年代的“大通胀”极为相似,两个年代的通货膨胀均源于大规模的财政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且本轮通胀发展更为迅猛,外部环境更复杂,距离失控仅一步之遥。
美联储政策是决定通胀走势的核心变量,一旦政策不力,重回宽松,本轮通胀最终很可能再次演变为“大通胀”。
目前,美联储已开启货币政策紧缩进程,目前仍处于紧缩早期阶段。然而,它在紧缩道路上将面对来自政府债务和财务支出的压力,而乌克兰危机将使这一压力急剧增大,大幅限制美联储及其他主要央行的货币紧缩空间。
面对走向“滞胀”的世界经济形势,对于正在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中国来说,应保持战略定力,主动加强应对。需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由于我国目前通胀水平仍然较低,应当重视全球持续的高通胀环境对我国物价波动的冲击和影响,适度超前进行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坚持审慎货币政策,综合平衡物价、汇率、资本流动和经济增长。
第二,由于我国较大程度依赖进口原材料,应当充分认识到长期高通胀对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带来的冲击和对我国制造业成本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提前合理安排资源储备,对冲通胀影响;统筹协调国内资源产品价格,避免价格随国际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优先考虑 PPI 和 CPI“剪刀差”可能扩大并向下游企业传导等。
第三,加大春耕和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和协调,避免国际粮食危机和粮食价格上涨引发国内食品价格波动。
第四,实施稳定金融市场政策,特别是稳定债券市场政策。
第五,针对美联储在其加速收紧货币政策阶段可能引发的全球资本流动波动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提前做好预案部署,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地缘政治化加剧经济不确定性
现在国际上有很多新概念,新全球化,新华盛顿共识,新产业政策,新资本主义,新区域主义,新供给经济学等等。所有的“新”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就是地缘政治化。
近年来,美国政府推行的美国的制造业回归、友岸外包和近岸外包等战略,打破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形成的世界产业分工模式,对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这些变化不仅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降低了分工效率,从而削弱了中长期的世界经济增长潜力。
俄乌冲突则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和安全因素已越来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制约。
西方对俄的金融制裁,使各国开始防范未来在地缘政治博弈中被制裁的风险,加速推动储备资产多元化,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方向演进,全球经济的碎片化和阵营化趋势正在形成,不少国家或地区都在尝试使用非美货币或当地货币进行计价结算,降低对美元货币资产的依赖。
这次西方对俄金融制裁带来的启示是,维护外汇储备资产安全仅仅靠“去美元化”是不够的。
近年来,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滥用制裁,在“货币武器化”的同时也损害了其长期信用,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呈水滴石穿之势。
对于中国来说,一是要推动外汇储备更加多元化和分散化,适当增加黄金储备,尽管国际货币体系已经去金本位,但黄金依然是主要甚至最后的国际清偿手段。
并且,持有一定规模的黄金储备,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也具有重大意义。英镑和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关键货币,都是用黄金储备做支持实现的。
二是增加非美西方及部分新兴市场货币储备,进一步降低美元资产占比,降低对于传统储备货币的依赖。
三是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和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从根本上减轻对外汇储备的依赖。这能够从源头上降低对外汇储备的依赖,汇率如果实现自由浮动,不用外汇储备干预就不用担心外汇储备够不够用。
四是针对未来大国博弈的潜在风险,提前研究应对预案和反制措施,应对攻击要有反制的手段。事前要划清底线在哪里、有哪些反制的工具。
五是进一步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加强同他国的利益绑定,增加西方金融制裁的成本。
六是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现在在A方案的情况下使用现行的全球性金融基础设施,但是如果出现了极端情形应该有Plan B,就像美国对华为的芯片制裁,使用自己的差一点的芯片也能应对。
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中国应该构建一个更具开放性、市场化程度和法治程度更高的环境,专注于自身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这或许是中国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的最佳选择。
三、数据要素市场
正在成为国际合作竞争的新高地
过去一年,人工智能技术以大模型为代表,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
尽管金融的风险不断增长,政治面临巨大的不确定,但科技、GPT、大模型给未来带来很大希望,除了人工智能技术的革命性影响,数字技术的发生的系统性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经济格局。
A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B 区块链(Block Chain)、C云计算(Cloud)、D 大数据(Big Data)、E 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构成了当前“ABCDE”数字技术的主要内容。
“ABCDE”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促进了产品消费、生产制造、城市治理、医疗卫生、教育研发等多个领域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兴起。
数据已经成为与土地、技术、资本、劳动力并列的第五类生产要素,对经济生产活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突破而产生的新经济形态,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推动经济增长的潜力。
数据要素是催生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同时数据要素市场为数据要素的交易和共享提供了平台,使得数据能够流动和流通。
这意味着,建设数据要素市场不仅有助于促进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还能让数据在不同的组织和领域之间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利用,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
从自身发展角度看,数据要素市场有助于促进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释放经济活力。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本土企业带来了创新机会和竞争优势。高质量的数据要素市场能够赋予企业拥抱数字时代红利的便捷机会,促使企业在产品、服务、生产流程、营销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提升其竞争力。
从国际竞争的角度,数据要素市场也涉及国家之间的数据隐私和数据主权问题。一些国家出于安全和隐私的考虑,可能会限制本国数据的跨境流动或对外国企业的数据获取。
拥有数据主权的国家能够更好地掌控和管理自身的数据资源,在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保护国家和公民的利益和隐私。国家和企业都希望在数据要素市场的新赛道上拔得头筹,从而引投资、竞争人才。
针对国内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一是要加强统筹布局,推动各数据交易场所错位发展,补齐数据交易监管方面的短板,制定并推行数据交易场所相关管理办法。同时,须完善数据准入体系以及建立数据交易人员从业资格认证体系。
二是要结合数据资源禀赋,建立数据交易良好发展生态。鼓励各数据交易场所根据所在地产业差异优势找准商业模式,深入挖掘数据的价值,为市场提供所需的数据产品或服务。
同时,推动建立数据交易发展监测体系,加强交易场所数据交易额、交易数据量、数据产品挂牌数(数据产品登记证书)等公开信息披露工作。
三是加大技术研发,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积极支持相关技术的研发创新、标准完善和应用推广,例如隐私计算、区块链和数据水印等与数据交易相关的技术。鼓励数据交易机构构建功能完善、标准兼容的数据交易系统。
四是建立完善的数据基础制度,推动数据高质量供给。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试点开放通信、金融、工业等市场急需的数据至数据交易机构。
同时,探索建立一种基于市场评价贡献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模式,以激发各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符合国家标准的数据管理能力评估,强化企业的数据管理能力,提升数据供给的质量。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分享、点赞、在看,3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23457978 新手上路
  • 粉丝

    0

  • 关注

    0

  • 主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