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股最前线 正文
走出来的人,特别是出来的资本,赚的盆满钵满
文 |十一侠
最近关于日本经济的复苏和活力,成为很多人最关心问题。
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的发展样本,我们关注的问题是:


日本到底做错了什么,才导致了失去30年,导致20年的大铜锁?


日本又做对了什么,可以从长达几十年的衰退中走出来?


日本的惨痛教训有什么警醒意义?


各国能从日本学习什么,从而可以避免像日本一样惨痛?
为此,米宅专门奔赴日本,进行了长达15天的探访,在日本公司同事的辛苦预约下,我们每一天的时间都安排的很紧张,也很有效,最终这是一份来自最前沿的新鲜出炉的考察和访谈报告。
第一个问题,大多数时候,当我们抱怨一个政策和底层实际情况并不相符,或者说政策和现实有巨大的撕裂感时,核心原因可能在于,面对衰退,或者经济不顺,决策者也并不懂该怎么应对?也并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日本的时候,我听到了两位经济学家给我说过同一句话,日本原本并不需要衰退30年的。
只要10年,甚至只需要5年,就可以完全走出困境。
而日本的30年,核心原因在于决策者太折腾。
比如说,在1990年进入衰退后,经过财政刺激和低利率政策,日本在1996年经济增速就已经达到了3%,创下了泡沫破裂后的最高水平。
但好死不死的,1997年日本竟然出台紧缩政策,上调消费税税率、取消所得税减免等等,结果非常迅速,仅仅几个月,1997年年中的时候,日本就再次陷入了衰退。
然后,又开始大救市,结果在2006年的时候。日本经济再次强劲增长。从1997年以来,日本CPI一直是0以下,负的,结果2006年年初,开始转正了。
结果2006年8月,日本又开始了紧缩政策。
在整个大衰退中,这成了日本的死亡循环。
而其背后的核心原因,则是日本决策层对于通胀的理解。
日本之所以坚持了20年的0通胀,是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只有0通胀,才是经济最正常的状态。
超过0则就要出问题。
但决策者没有想到,只有合理的通胀,才能有涨价预期,才能增加消费,才能扩大生产,才能增加企业投资,才能涨工资,才能进一步扩大消费,才能股市高涨,才能资产高涨。
这才是经济活力的表现。
后来,美国吸收了这个教训,将通胀目标定为2%;而2023年,中国的通胀目标是3%。
结果,当然是都没有完成,美国经济热到,从来没有下过3;而我们则是从来没有上过0.5。
最近一年来,不管是直播还是私密群,我一直提醒我的粉丝,一定要对政策保持足够的警惕,特别是当你看到一些政策甚至违背常识的时候。
因为很多时候,他们虽然在制定政策,但是他们其实也并不懂。
只有具备了怀疑精神,才能让自己更清醒!
我们关注的第二个问题,是高储蓄和低消费。
也就是大家都在存钱,不消费,都在避险型储蓄,而这些,对经济活力来说,却是致命的,该怎么办?
社会没有流通的活钱,这被称为经济衰退的致命病症。
日本的做法,也应该是我们现在可以做的摹本。
日本近几十年,企业有很多钱但不投资,居民有很多钱但不消费,钱都在银行,哪怕是0利率。
日本的做法是,如果企业和居民都不消费,那么政府就要负责花钱,替企业和家庭消费,替大家负债。
因为,在一个经济体中,如果企业和居民有很多储蓄,政府多负债就不会有问题。
但这个债,绝对不是国内以房地产为杠杆的地方债,不是乱花钱,而是中央政府主导的民生。
日本50%的负债都用在了和0利率货币政策相补充的减税、财政补贴、增加居民收入之类。
有国内的经济学家说过一个问题,和这个很契合,就是我们每年拿10万亿在做基建,做基础投资,不如用这10万亿直接补贴居民消费。基建的边际收益已经非常非常低,但10万亿的消费却可以带来更高的货币乘数。
还有就是国内重启PLS来做保障房,初心是,既然商品房拉不动,就用保障房拉动投资。但是没有人想过,保障房是进一步增加库存,进一步压缩商品房的修复机制,最终导致资产进一步减值,进一步收缩整个社会的财富。
所以,我们该怎么理解这一切政策的错配和上下断层?
请参考上面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而最终,中央财政举债,是日本政府用债增加整体社会支出,从而带动私人部门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帮助私人部门修复资产负债表,最终进一步增加社会整体有效投资,恢复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所以,同样是负债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后果。
欧洲很多国家也有很多负债,比如说欧猪五国,最终高负债直接导致希腊破产。
希腊破产时的政府负债率是100%,而日本的政府负债率是240%。但日本并没有破产。
为何会这样?
根源在于,希腊的高债务,用作了福利社会的整体福利支出,是纯支出,而又没有增加收益。
很多人都知道,不应该让债务永远上涨,但危急时刻,经济增长比债务更重要,只要有增长一切都不怕,只有在没增长时,政府就失去了还债和付息的根本能力。
所以,日本虽然负债很高,但是所有债务都是可持续的,日元很受欢迎,日本国债也是非常安全的投资品种。
第三个问题,是选择?
有一个数据很让我震撼,一直难忘。那就是在1991年,经济大衰退开始的时候,日本的人均GDP是2.5万美元,很高。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在1995年的时候,这一数据却是4.42万美元。之后,一直维持在4万上下,一直到最近一年的日元贬值,才降到了3.4万左右。
在日本调研的时候,有一个经济学家说了一句话振聋发聩的话:其实,日本经济停滞,并没有对人民造成太多伤害。
这和我们认知中的完全不一样,不是很多家庭都破产了吗?不是楼市大跌吗?那么,为什么人均GDP反而一路走高?
日本进入衰退时,人均GDP比美国都高,美国是2.3万美元,日本是2.5万,是妥妥的发达国家。
那么,日本的增长是怎么来的?
在东京的时候,有人只给我说了三个字:走出去。
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从1996年的2.8万亿美元飙升到2016年的18万亿美元。日本家庭的对外证券投资,家庭持有的海外债券存量,也在不断飙升。
日本企业懂了一个道理:要想生存,只能走出去,别无选择。
日本当年失去一代人,那都是在国内老老实实趴着不动的人。
走出来的人,特别是出来的资本,赚的盆满钵满。
后来,这些国外的收益不断流回日本国内,成为支撑日本经济底层坚实基础的重要基石。日本这是赚全世界的钱在和国内的衰退做对冲。
这也印证了我今年的见闻,从三月开始亚洲调研之后,我在很多国家都见过一个名词:日本区。
在胡志明,日本区是最好的区,也是胡志明最现代化的片区,房价最高的片区,一块300多平米的便利店用地,售价是1500万美金。在曼谷,日本区,也是曼谷最好的居住区和房价第一区。在澳洲,黄金海岸基本就是日本人的天下。还有美国、欧洲……
这些,都是在日本衰退的时候,日本家庭和企业走出去的结果。
所谓的树挪死,人挪活;所谓的清末下南洋;所谓的走西口;所谓的闯关东。在这背后,哪一个不是为了寻找机会和希望。
虽然,经验不能照搬,但却很值得思考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我爱霍启刚掖 注册会员
  • 粉丝

    0

  • 关注

    0

  • 主题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