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要重拾增速:政企、硬件集成裁员,加码公共云和AI
轻狂的风在吹
发表于 2023-12-29 15:06:26
1170
0
0
11月16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阿里巴巴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对阿里云的战略方向做出判断和取舍,确定未来五年阿里云将实施AI驱动、公共云优先的策略,同时对业务管理团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
11月23日,阿里云宣布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成立了三支新的事业部,公共云业务事业部、混合云业务事业部、海外业务事业部。
其中公共云业务事业部,由刘伟光负责,公共云业务事业部以规模优先、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标;混合云业务事业部,由李津负责,满足一些特定行业因政策限制、短期无法使用公共云的客户需求,重点考核利润,减少项目制的软硬件订单销售。海外业务事业部由袁千负责。三个事业部负责人均向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汇报。
12月13日,阿里云首席商业官蔡英华从阿里云离职。蔡英华是阿里云近两年推进政企业务的关键人物,此前曾任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2022年3月空降阿里云,出任阿里集团资深副总裁(M7级)。
自11月16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暂停阿里云的分拆上市进程后,阿里云的首要目标便从上市调整为寻求业务持续增长。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调整是吴泳铭接管阿里云后实施的“AI驱动+公共云优先”战略的延续,同样是为了驱动阿里云重拾增速。
“我们宣布完全分拆时,是希望以‘金融工程’的方式来显示这一业务的价值。当时,该业务所处的运营环境,我们认为是可预测的,我们对业务的未来发展可以做预测并据此和投资人沟通,给投资人一定的透明度,毕竟他们将来会独立持有云智能集团的股份。”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财报会议中称,“至今,情形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就不再聚焦于金融工程,而是要聚焦于如何推动云业务增长。重点之一,是需要由集团提供现金,以做投资。因为在 AI 驱动的世界里,要基于高度网络化的、高度规模化的基础设施来发展全方位的业务,是离不开投资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云业务的运营而非分拆,来向投资人显示它的价值,也希望能通过未来收入、利润的增长来为股东提升价值。”
然而过去两年,阿里云的营收增速并不理想。2022财年(对应自然年2021年4月1日到2022年3月31日),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3%至人民币 745.68 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为9%。同时阿里云实现了13年来首次年度盈利。数据显示,阿里云营收规模从2015财年的12.71亿,增长到2022财年的745.68亿,8年增长57倍。
阿里云的高光时刻也停在了2022财年,此后阿里云的收入增幅不断放缓,2023财年(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阿里云收入仅增长4%。今年二季度为阿里巴巴“1+ 6+ N”调整后的首份财报,阿里云智能集团的收入增速为4%,三季度增速降至2%,为阿里巴巴集团6大业务集团中增速最低的板块。
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过去几个季度,阿里云主动减少了利润率较低的项目式合约类收入,以提升盈利能力。可以看出本次调整中裁减的政企客户项目制业务,以及IoT硬件集成业务同样是出于优化利润的考虑。“未来,我们将坚持对所有产品和业务模式作取舍,减少项目制的销售订单,加大公共云核心产品的投入,持续提升云业务的收入质量。相信坚持公共云优先,能够让我们在未来持续收获规模效应和技术红利。”吴泳铭在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称。
展望未来,由生成式AI、大模型训练带来的公有云增长会是阿里云押注的方向。财报显示,三季度内公有云收入约占外部收入70%以上,并取得了健康的增长,其中部分公有云收入增长与大模型训练和对应的云基础设施服务相关。
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美国加大出口管制,进一步限制对中国出口先进计算机芯片和半导体制造设备,模型训练及相关服务能否继续驱动阿里云的增长也变成了未知数。
南都记者马宁宁发自上海
CandyLake.com 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CandyLake.com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CandyLake.com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