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股新闻 正文
  “人工智能技术(AI)+内窥镜确实是个长期的趋势,但目前在应用上仍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软镜方面,从我们获得的反馈来看,临床医生对AI技术的接受程度并不特别高。我们目前仍在观望、持续跟进研发。”日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国内某知名软镜企业相关负责人称。

  消息上,全球医械巨头美敦力近日宣布,将与Cosmo Intelligent Medical Devices(下称:Cosmo)扩大合作伙伴关系,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内窥镜护理。美敦力方面表示,这一战略联盟巩固了美敦力在人工智能集成医疗保健解决方案中的地位,代表着将人工智能融入内窥镜护理方面的重大飞跃。
  不少投资者认为此举将重塑胃肠筛查格局。记者进一步了解到,目前大多数内窥镜厂商已逐步将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与硬件设备相结合。从长期来看,未来内窥镜领域的竞争或从硬件转向硬件与软件。但在短期内,AI在解决临床痛点上仍有不足之处,商业化落地尚需时间。
  美敦力开拓AI+医疗器械
  其实,美敦力并不算是内窥镜领域的绝对王者。资料显示,内窥镜可分为软镜与硬镜两类,其中,在软镜方面,奥林巴斯、富士、宾得三家日本企业引领全球软镜市场;卡尔史托斯、奥林巴斯、史赛克三家则引领了硬镜市场。
  近年来,美敦力频繁发力AI,或旨在通过AI来实现在内窥镜市场的“弯道超车”。
  记者注意到,2021年,美敦力已与Cosmo合作了AI辅助结肠镜检查系统GI Genius,后者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首款采用AI算法支持的结肠镜,能够辅助外科医生发现结肠息肉;2023年,AI芯片巨头英伟达表示,将联手美敦力加速推进AI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二者拟采用英伟达AI技术构建GI Genius,帮助医生获得AI增强的诊断图像、为患者制定更精确的治疗方案等等。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赵喜龙对记者称,AI在内窥镜领域的应用非常有前景,它可以提高病变的检测精度、提供实时的辅助诊断和治疗建议,被称为是“医生的第三只眼”。对制造商而言,抢占这一领域将带来市场竞争的优势,并有望推动技术创新,“AI+内窥镜被视为医疗科技公司争夺市场份额和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关键领域。”赵喜龙称。
  硬镜企业卡尔史托斯也告诉记者,今年2月份,卡尔史托斯的德国总部做出了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拆分重组既有业务,成立了一家以机器人解决方案、AI和虚拟现实为核心的新子公司,以推动微创技术在数字时代的新发展。
  临床医生经验也很重要
  不过,前述受访者强调称,硬镜和软镜在临床应用场景上有所不同。“硬镜可结合微创手术,通过AI赋能可降低微创手术难度,使患者获益;但在软镜领域,软镜与AI的结合,主要是提高临床检出率,在这点上,有性价比更高的方式来实现。”他直言称,比如,澳华内镜在研新产品AQ-400搭载了高光谱系统,系“特殊光下的计算机辅助诊断”,也可以不牺牲筛查效率的基础上提高早期病变的发现率。
  因此,前述受访者认为,从眼下来看,AI为内窥镜产品所带来的附加值仍然有限。“在实际临床应用上,它到底能带来多少价值是不确定的。”他告诉记者,AI辅助诊断是否存在伦理问题?临床医生的接受度如何?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他称,此前该企业也曾推出一款试水性的AI辅助诊断产品,但临床医生们并未表现出较大的兴趣。
  赵喜龙则告诉记者,AI在临床的收费模式仍未建立。“当下不少医院还在免费使用阶段,但伴随AI技术的成熟将逐步开始进入到收费阶段。”赵喜龙表示。
  前述受访者表示,他认为对于中国市场而言,较为可行的创新路径是依托于临床医生的实际诉求,走“医工结合”的产品创新路径。“国内的优势在于,有着大量的、技术领先的消化内科医生,我们希望基于这些临床医生的临床诉求,进行创新产品的开发,这样开发出来的产品也会是临床医生所需要的。”他表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我爱霍启刚掖 注册会员
  • 粉丝

    0

  • 关注

    0

  • 主题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