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成为可持续发展风向标,唯品会等企业MSCI ESG评级获上调
我爱霍启刚掖
发表于 2023-11-23 11:20:35
244
0
0
实际上近几年以来,包括消费零售、地产、钢铁、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内的企业都在积极调整策略及发展方向,主动参与践行我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重大战略目标,将ESG理念融入企业日常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中。
同时,随着中国企业ESG信息披露规模稳步增长,ESG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据近几年兴起的ESG基金收益表现来看,ESG评分较高的企业不论是在长期收益率,还是企业成长性上表现均展现出明显优势。
转变思维模式,企业快速推进ESG管理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形式越来越严峻,我国也越来越强调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公益行为。2018年9月中国证监会就曾修订增加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责任,强调上市企业在其中发挥的引导作用。
但在2020年以前多为企业和个人消费者主动参与、自觉响应。2020年9月以来,我国政府正式明确“双碳”目标,同时也对企业,这一社会经济重要主体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ESG管理即企业针对环境、社会和治理开展适应自身行业的积极调整,以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商业运作模式。最为重要的是,ESG管理本质并非成本开支,不是企业经营的负担。正相反,完善ESG管理可有助于企业实现产生效益的提升,走向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
在新转型目标的号召之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主动迈出披露ESG管理信息的第一步。有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2年,A股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的数量从851家增至1812家,披露率从24.55%增至35.76%。
至2023以来,A股主动披露ESG独立报告的上市公司增至1825家,披露率提升至36.02%,银行、机械设备、医药生物、计算机、汽车等行业披露率较为突出。截至2023上半年,港股发布ESG报告的上市企业达1930家,占比为74%,其披露率还在不断提升。
根据各行业的不同侧重,围绕环境、社会、治理三项维度,综合考虑公司经营实践要素是否将会构成报表之外的潜在投资风险,也正成为冰冷报表数据之外,投资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同时,企业对于ESG管理内容的披露质量、建设决心,也反映了其内部的运营管理模式、公司文化、品牌声誉等财务数据外的重要内容,影响着投资者和外部机构对于企业商业韧性和发展前景的评价。
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学者的研究显示,企业ESG表现及其3个维度均能显著提升企业绩效和企业创新水平。
据近几年兴起的ESG基金收益表现来看,ESG评分较高的企业不论是在长期收益率,还是企业成长性上表现均展现出明显优势。近三年有56.22%的ESG基金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处于前50%;而放宽至五年内收益,有63.28%的ESG基金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处于前50%,且多数集中于排名前20%,业绩表现出色。
深入建设高质量发展,仍在路上
在增长的ESG披露数据背后,是企业们主动高效地践行高质量转型发展,努力实现“弯道超车”的愿望。
但想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提出新发展目标仅仅是第一步,企业还需要更多的制度建设、创新建设,将ESG管理实践植入的日常运营和战略远景规划等多个方面,将其内化为企业软实力的一部分。
例如,从设立自上而下的ESG专门委员会,到主动在财报中提及ESG管理内容,再到整理发布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积极加入行业可持续标准设立和评选,推动行业共同转型发展……部分国内企业已建立起一套可行的ESG管理体系,并朝着环境保护、助力乡村振兴等环境友好、人文友好的转型方向持续前进。
以唯品会为例,该公司已连续两年发布ESG报告,完善内部ESG治理制度建设,并且提出“将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的碳中和,不晚于2030年实现范畴三碳排放强度下降50%”等指向明确的减碳承诺。今年10月,唯品会MSCI ESG评级从“A”上调至“AA”级,为行业领先水平。
扩展至唯品会所在的电商消费和零售行业,随着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提升,其对商品的环保特征要求更高,节能省电、绿色包装、低碳原料等消费需求成为对品牌、电商平台运营的新要求。
然而想要实现企业内部的绿色低碳和优秀治理较为简单,但想要保障运营效果、增长速度、实现服务取胜,同时还兼顾供应链和其他相关环节的ESG治理对于所有企业都是极大的挑战。
2023年前10个月,我国全国网上零售额122915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3010亿元,增长8.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7%。在长期增长且规模庞大的消费需求面前,国内主流电商平台不仅肩负着自身的利润营收需求,还有着巨大的减排责任,关乎全社会的长期发展。
目前电商零售行业内急需解决的重点在于大量的废弃包装物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包括唯品会在内,国内多家电商平台、物流合作企业已在主动搭建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的包装体系。此外,通过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在交易和商品流转的过程中更多采用无纸化运转、使用清洁能源,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实践的低碳创新方向。
由企业积极推动可促进消费者建立更为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实现商家、物流、平台和消费者多方共建的可持续商业发展。借此机会,品牌和平台也可以增加其在消费者心中的正面评价,提升影响力、塑造良好的声誉,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管理机构、企业和投资者而言,目前ESG管理水平评价标准尚未统一。尽管外国多家第三方机构,如MSCI、富时罗素、道琼斯等都拥有自己的ESG考评标准,但各个机构之间评价重点不一。
国内同样如此,企业披露的ESG管理指标和数据差异较大,容易出现同行业内难以横向对比,无法充分展现差异性等情况。这仍需要较长时间内,企业、行业组织参与研究共建,而不能完全依赖于企业的主动披露。
随着国内各行业企业越来越看到追求经济效益、法律责任之外,社会责任、绿色创新所带来的高质量发展效益正在反哺企业本身,倒逼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经营控制能力提升。只追求财务增长的时代正在走向结束,拥抱长期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已经到来。
CandyLake.com 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CandyLake.com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CandyLake.com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