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向下流动的社会来临:年轻人超越父辈,正变得越来越难
梦屿千寻396
发表于 2023-11-21 15:27:32
1149
0
0
但如今二十年过去了,纵观美国经济,总体依然呈稳健发展态势,甚至可以说,自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美国经济总体一路呈稳健发展态势,从百年前的人均GDP一万美元,到现在的人均GDP七万美元,美国经济的成就,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他国经济发展参考。
但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史上,经济并不总是增长的。当1993年克林顿发表演讲时,GDP停止增长,一代过得不如一代的反倒是日本,且这一趋势日益显著。
在人均GDP停滞的情况下,日本社会还面临着少子老龄化问题,日本居民收入以年金的形式加速从在职人员转移到退休的老年人手中。
其结果就是,尽管日本二十年间整体看来并无明显变化,但聚焦于年轻人就会发现,他们的收入明显呈下降趋势。
而今天,这样的可能性也正在我们这里发生。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移动互联网过去曾以“野蛮生长”的姿态席卷并改变每个行业,但当今天,一切又悄无声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没有人不怀念那样一个时代。
早上九点到公司,先去健身房练一会儿,每天高效工作三四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开各种轻松的会、参加分享,同事之间天天聚餐,一年拥有两次晋升机会,公司标配的是15寸MacBook Pro。
而现在呢?互联网公司提的最多的是“降本增效”,讲的最多的是裁减掉一切不能盈利的项目和不必要的开支。
以今年最大的购物节双十一为例,5403亿元,是阿里巴巴2021年天猫双十一的销售额,也是它最后一次公布销售额。
平台从直给双十一各种大数字,到现在换各种口径夸自己但就是不提销售额,其实也就过去了两年时间。
两年时间的变化看似短暂,但其实已经足以影响到各行各业,尤其是对整个宏观经济环境的消费而言,双十一这场大促,足以反应出我国消费水平的变化。
同样,京东也是在2021年最后一次公布双十一销售额,这个数字停留在了3491亿元,今年京东继续不提销售额,但提到成交额、订单量、用户数创新高。
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在这场最大的购物节中,人们消费的变化,多多少少体现了人们收入的变化,以及对未来前景的反映。
乐观和悲观,影响的不仅仅是职业选择,还有消费习惯。
正如社会学学者、东京大学教授在《不平等的日本社会》中指出,日本社会出现阶层固化,即父亲所从事的职业与儿子的工作相关性增强,如果父亲没有一份较好的工作,那么儿子也很难找到工作。
阶层固化导致学历的代际上升被中止,学历固化导致阶层固化,如果父辈间存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差距,就会通过学历传递给子女,这种倾向越来越明显,这被称为阶层固化或阶层再生产。
今天,类似的迹象已经在发生。
首当其冲的就是外卖骑手和网约车这两大行业的高学历占比在不断提升,在一线城市,这个比例甚至能够达到30%以上。
低门槛,没有太高的行业壁垒,以及可见的天花板工资,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在一个机会繁多的经济体中,高学历群体不太会选择这类职业。
但反过来,如果机会成本变少,工作机会变少,对于高学历群体来说,从事外卖骑手或网约车,也就成为了一份不得已而为之的工作。
一个更现实的问题还在于,过去四十多年来我们的高速增长,几乎都是一代一代递进的,70后比60后好,80后又比70后更好,但到了90后和00后这两代人,似乎一切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
躺平和摆烂,内卷和竞争,互联网热词的变化背后,凸显了年轻人的机会成本在降低,尤其是在缺乏新的风口面前,机会正在显著减少。
这也导致,年轻人要想超越父辈,正变得越来越难。
互联网的褪去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更多的还在于整个宏观经济结构的红利期已过,例如我们常常提到的房地产,过去支撑我国经济数十年高速增长,基建投资、互联网所带来的新经济等等,这些结构性的变化,本身又加剧了固化。
过去的高速增长很容易掩盖一些问题,例如收入的不均衡,以今天为例,月入上万依然只有不到10%的人可以做到,而绝大多数城市的最低收入,依然在两千多元。
这些问题在高速增长时期当然也存在,但我们可能并没有那么关注。但当经济增长开始放缓的时候,这些问题就会被暴露出来。
这也就是经济学家周其仁所说的“增长掩盖问题,下行暴露问题”。
上山容易下山难,增长一放缓,人们就会潜意识想要寻找答案,除此之外,增长的放缓,可能也让过去一些不那么重要的问题,在今天变得更重要了。
而代际之间的差距,可能会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再度发生。
追上父辈,这是许多年轻人对于进步的要求,对于增长的要求,五十年前,大家一穷二白,没有这个想法,也没有这个觉悟。
但今天不同,我国的高等教育群体不断增长,这些人的进步意识可能是非常大的,而超越父辈,在他们看来也是理所当然,一个211/985毕业的孩子,渴望超越一个未读过大学的父亲,这很理所当然。
但退步呢?或者说无法超越呢?
这看起来是一个个人问题,但背后又关乎经济增长。
80后经历过小时候没有肉吃的艰苦生活,90后也经历过一些,但对00后来说,这样的经历很少很少,这也导致了,今天的年轻人对于吃苦的定义不同。
过去我们常常说,一个人学习到半夜三点,这种品质是值得赞美的,但在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同意歌颂苦难,因为论苦难,这世界上最苦的是驴,而不是人。
对苦难不同的忍受,可能也导致了我们未来所面临的一些困难,今天的年轻人无法想象70后父辈们所经历的一切,更无法回头再经历一次。
这个时候,如果要靠“忆苦思甜”来让年轻人满足,可能收效甚微。
固化,指的不仅仅是收入上的固化,阶层的固化,还有可能是未来希望的固化。
今天一个年轻人读完大学送外卖,或者开网约车,那么他一定会思考的是,读大学的意义在哪里,读大学就是为了超越父辈,打破阶层,但如果这一切是徒劳无功的,那么学历的意义在哪里?
年轻人对未来的期望越低,就越有可能陷入躺平的危机之中。
超越父辈越难,这意味着固化的覆盖面就越大,跟不上年轻一代对社会的期望,这会出问题,我们不能让年轻人失望的情绪蔓延开来,因为群体失望的情绪,是会传染的,像羊群效应一样,更像病毒一样。
例如今天谈到结婚和生育,网上全是一片不认同不愿意的声音,如果有人表示愿意结婚愿意生三个,甚至还有可能会被嘲笑讥讽。
这种普遍性的失望,最终可能会带来大问题。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上香,求神拜服求的是心灵上的安慰,当成功学的效应越来越低,这也说明年轻人正在变得不耐。
过去我们常说,人要学会跳出舒适圈,但当舒适圈被人争相涌入的时候,这本身也说明了舒适圈外,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
今天任何一座国内的一二线城市,月入几千拖家带口,几乎无法维系必要的生活开支,但月入上万在今天,依然只有不到10%的人可以达成。
而什么样的人可以月入上万呢?
当然是牢牢占据了那些社会资源的人,他们进入社会的时间更久,资历更深,阅历更广,自然理论上就会有更高的收入,而这些,都不是年轻人的长处。
超越父辈的确越来越难,背后是机会的减少,学历的回报变低,当然更重要的,还有收入的低廉。
当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依然还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依然有大量的人收入在5000元以下。
父辈们吃苦耐劳省吃俭用,为后代们买房娶妻生子攒钱,而今天的年轻人早已没有这样的观念,一个新的认知形成和习惯的形成,如何重新塑造这一代人,将会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
个体的意识觉醒和传统的家庭付出之间的碰撞,考验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对我们的影响,更考验的是,当一个向下流动的社会来临之时,我们是否准备好了。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CandyLake.com 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CandyLake.com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CandyLake.com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