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股最前线 正文

“通胀野兽”不会轻易被打败

史剑浇
1089 0 0
德国《经济周刊》网站11月15日发表题为《杀死通胀野兽!》的文章,作者是马尔特·菲舍尔。全文摘编如下:
美国、欧元区、英国——几个月来,各地的通货膨胀率都在下降。欧元区10月份通胀率为2.9%,这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通胀率首次回归至3%以下。尽管美国(3.2%)和英国(4.6%)的通胀率仍然略高于3%,但向2%目标迈进的趋势清晰可见。尽管对比去年能源高价产生的基数效应最近加强了下降趋势,但事态发展表明,各央行的货币政策抑制措施正在发挥作用。通胀过去和现在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
然而,央行没有理由欣喜若狂,骄傲地宣布战胜了通胀。因为通胀这头野兽很顽固,有时甚至有好几条命。工资的大幅上涨可能会从成本方面重新推高通胀,而人口因素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又会进一步加剧工资上涨。
此外,过去数月的两位数通胀率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在此前的40多年里,通胀一直都不是问题。人们误以为生活在稳健时代,经济适度稳定增长,而物价几乎不上涨。
然而,自从各国央行在新冠疫情中采取不计后果的货币泛滥政策以来,这种情况已成为历史。过去两年物价的快速上涨,最初被央行淡化为暂时现象,却使通胀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大西洋两岸的通胀预期已变得不确定,明显偏离了各国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
根据德意志联邦银行的调查,德国私人家庭预计未来12个月的平均通胀率在5%左右。未来5年的通胀预期仍为4%。欧洲央行希望将通胀率限制在2%以内,而德国对这一稳定承诺投出的不信任票不可能更大了。
这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人们预期通胀率会居高不下,那么所有经济考量都会加入通胀因素:工资、房租、购买价格和销售价格——所有考量都会将预期通胀计算在内。通胀变成了系统性问题。世界正在从低通胀转向高通胀。
大西洋两岸的货币供应量发展与此相吻合。虽然几个月来货币供应量已在缩减。然而,新冠时期货币供应量过剩的迟来修正才刚刚开始。流通领域的货币量仍多于支撑以稳定的价格不断扩大商品生产所需的货币量。
在此背景下,各国央行不可能像许多金融市场参与者预期的那样在明年快速降息。各国央行将世界推入的高通胀不会自行消失。奥地利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1881年-1973年)曾写道,通胀不是天条,不是自然灾害,也不是瘟疫之类的疾病。他说:“通胀是一种政策。”更准确地说,是央行有意为之的政策。因此,只有央行才能结束高通胀——通过收紧货币政策,直至这头野兽彻底死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史剑浇 新手上路
  • 粉丝

    0

  • 关注

    0

  • 主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