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就是一场周期,而我们即将熬过最困难时期。
从国际宏观看,最艰难的阶段就是美联储加息周期,全球资本回流美国,美债收益率飙升,全球风险资产压力很大。
对中国来说,由于受到国际环境的制约,国内货币政策也投鼠忌器,同时汇率压力使得问题更复杂。再加上之前的债务灰犀牛,以及融资困难,宏观环境也比较艰难。
现在情况变了,不仅国际宏观开始转向,国内宏观也开始出现拐点,宏观最友好时代即将到来。
01 完成最后一击,美联储逻辑大调整!
天下苦美联储久矣!
历次美联储加息周期,全球金融市场都神经紧绷,新兴市场国家甚至会爆发金融危机。
这一次,美国先是史无前例的扩张货币和财政,然后又从一年多以前开始收紧政策,大开大合之下,全球宏观环境相当紧绷。
11月14日,美国通胀数据完成最后一击,美联储的逻辑即将调整,全球宏观即将出现拐点。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10月未季调CPI同比升3.2%,为今年7月来新低,预期为升3.3%;季调后CPI环比持平,为去年7月来新低,预期为升0.1%。
更关键的是,美国10月未季调核心CPI同比升4%,为2021年9月以来新低,预期为升4.1%,前值为升4.1%;核心CPI环比升0.2%,为今年7月来新低,预期为升0.3%,前值为升0.3%。
这传递出两层含义:
第一、美国的通胀在下滑;第二、美国通胀下滑速度超市场预期。
如今美国的通胀水平,已经从9%的高位回落至3%附近,距离长期2%的平均水平一步之遥。这意味着什么?美联储的通胀没那么可怕了,治理通胀也没那么紧迫了。
更关键的是,从今年6月份开始的这波通胀反弹,被证明只是暂时的,投资者完全可以松一口气了。而且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后美国通胀也不太可能大幅反弹了。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另一个重要信号是,美国10月就业数据超预期下滑。
11月3日,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10月新增非农15万人,低于市场预期的18万人及前值29.7万人。
此外,8月和9月新增非农共下修10.1万人;私人部门新增9.9万人,较前3个月月均的16.8万人显著回落。
之前,美国实施史无前例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以及为了制造业回流美国对企业各种威逼利诱,美国的经济确实一飞冲天,全球一枝独秀。
终于,美国火热的经济开始要冷静下来了。
为何关注通胀和就业呢?因为美联储是否加息,主要看两个因素,一个是通胀,另一个是就业。
这两个因素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制约的,比如政策制定者都希望就业率高,因此更倾向于放松货币政策,但是货币政策刺激力度过大的话,通胀又会起来,所以他们必须得找到平衡。
过去一年多,全球宏观的主逻辑是,为了遏制美国高通胀,美联储不得不加息,但是又不能加息太猛,因为这会伤到美国的就业。
现在,这两个信号结合起来看,全球宏观拐点即将到来。
一方面,美国通胀压力真正掉头向下,而且即将达到目标区间范围之内;另一方面美国的就业数据也没那么强了,对衰退的讨论也开始起来了。
这意味着,美联储可以结束加息了,同时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也开始升温。
在此前的美联储加息周期,美联储的策略一直是“大棒+萝卜”,即每次加息,市场就实质性挨一棒槌,然后美联储官员就赶紧安抚市场,发出“鸽派”讲话,给个萝卜吃吃。
现在,从经济逻辑和数据来看,美联储策略为了将转向为“萝卜+大棒”,即不会实质性加息,甚至可能会降息,同时美联储会释放一些“鹰派”讲话,提醒市场别太着急。
接下来,再从市场角度看一下这个拐点。
去年8月份,美国通胀拐点出现,从9%的高位掉头向下。而其公布的时间是9月份,直接导致美元指数出现拐点,从115掉头向下,最低跌至100关口。
也就是说,当美国通胀出现拐点的时候,美元指数拐点其实也出现了。
在全球金融市场,虽然美元指数是一个重要参考,但是更重要的参考是10年期美债利率。它是全球所有资产的基础,跟风险资产负相关。
只要10年期美债利率还在上升,全球的资本还都继续回流美国,所有新兴市场国家还都神经紧绷。同时,全球的风险资产就受到抑制,投资者也不敢放开手脚做多。
所以,我们看到,即便美国通胀掉头向下,即便美元指数掉头向下,全球风险资产的表现仍然不尽人意。
因为,美债利率背后,不仅反应了美国通胀水平,还反应了美国的经济水平,即实际利率。它要想出现拐点,需要更广泛的因素,并且拐点出现的也比较晚。
现在,10年期美债收益率拐点确立了,完成最后一击的是本次通胀数据。
看上图,10年期美债收益率第一次躁动是,11月初期美国就业数据公布时,市场认为美国的经济可能承受不了再次加息了。
这一次躁动是,国10月份通胀数据“低位”掉头向下,市场认为美联储完全没必要再次加息了。
总结一下,这次通胀数据属于“低位”掉头向下,即将进入“合理区间”,而且美国就业数据也不再那么强势,这意味着美联储没必要加息了。
而且从市场上看,这次通胀数据属于完成了最后一击,10年期美债收益率拐点正式确立。自此,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均出现拐点。
全球宏观最友好的时代即将到来。
02 中国宏观机遇拐点出现
全球宏观进入拐点的同时,中国的宏观也出现了拐点。
跟国际环境相关的有两个,一个是中美关系,另一个是货币政策和汇率。
从这几天释放出来的信号来看,中美两国关系确实在回暖,虽然不能奢望两国经贸拐点就此出现,但是两国关系的缓和确实提供了更友好的国际环境。
再看一下我国的货币政策和汇率。
在现在经济和金融制度下,放宽货币政策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是也有两个关键制约因素:国内制约因素是通胀,国际制约因素是汇率。
过去的现实情况是,通胀压力并不存在,甚至出现了通缩压力,也就是说放松货币的国内制约因素不存在。
但是,最大的制约是国际因素,即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大。
由于人民币贬值压力大,又反过来影响中国的金融市场,比如A股。每次人民币汇率走软,A股市场就会下跌。
尤其是7月份以来,随着美国通胀再次反弹,美元指数从100上升至107,这让人民币汇率进一步承压。
现在市场出现了拐点。
11月初美国超预期差的就业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大幅下跌,从107一度跌至105关口。昨天美国通胀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进一步下跌,从106跌至104关口。
相应的,人民币汇率也从7.34关口一路下跌至7.25关口,升值幅度接近900点。
尤其是,美债利率也开始掉头向下,美元指数再次掉头向下,人民币汇率拐点隐现,投资者可能会想:虽然把人民币换成美元能够获得高一点的利息,但是万一到时候美元贬值,人民币汇率升值,说不定那点利差收益还不够弥补汇差损失呢。
因此,市场预期自我实现。
现在有一点确信的是,美元指数重回下行周期,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暂时得到了缓解。
在新的冲击到来之前,货币政策的制约开始放松,汇率贬值的大难题暂时解决了。
第二个是国内宏观拐点。
之前市场信心为啥一直起不来,主要两个经济基本面问题:
首先,大家都看到地方债灰犀牛狂奔而来,但是都束手无策。其次,都说拉动经济增长,搞财政刺激,搞基建,但是账上没钱。
现在这两个大问题都解决了,一方面出台了一揽子化债方案,另一方面中央财政借一万亿特别国债搞基建。
新债换旧债,地方债灰犀牛又延迟了。新发1万亿特别国债,今年、乃至明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都有保障了。
现在每年发行10万亿国债,其中5-6万亿替换之前的国债,剩下4-5万亿搞财政刺激,拉动经济增长。
最关键的是,其融资渠道也畅通了,货币宽松的制约因素也正在消失。
所以,从中国角度看,人民币汇率压力开始缓解,债务、基建等空间也突然打开,货币宽松制约条件也正在消失,最友好的阶段开始到来。
总体来看,国际宏观最困难的阶段即将过去,国内也将迎来宏观最友好阶段。
我们又熬过了一次经济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