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股最前线 正文

对美贸易顺差是中国占了大便宜?

tonystyle
2636 0 0
贸易顺差是不是越多越好?再卡脖子我们就抛售美债!
本文作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贾根良从现代货币理论的角度指出,贸易顺差会降低一个国家的消费和投资潜力,并不见得都是好事。许多发达国家比如美国,一直处于贸易逆差,并以此巩固了自己的美元霸权,普遍认为的卖出美国国债并不是在摧毁美元霸权,只不过是将自己手中的美国国债,置换成了美国银行体系没有利息的数字美元而已。
为此,作者呼吁中国要加深对主权货币的认识,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并实施精准财政支出,解决当下需求不足的问题。
《现代货币理论在中国》,贾根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观察者网:我在您的新书中注意到几个观点,一个是“主权货币政府的财政赤字就是公众的资产”,一个是“国家财政不必像个人或家庭收支那样追求平衡”,还有一个是“在一定条件下,出口是一种成本,而进口是一种收益,因此,净进口代表净收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这些观点?
贾根良:我将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放在一起来回答。这涉及到一个通俗的问题,也是最基本的问题:人们手中的钱是怎么来的?与历史上的商品货币如金属货币制度不同,在当代世界上,除了欧元区和以美元为基础发行货币的国家外,所有其他国家的货币都是由国家主权或国家信用支撑的信用货币。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钱也就是货币都是凭空创造出来的。
货币创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银行通过贷款创造存款,这种银行货币的创造在金融体系中不会增加归整个私人部门作为产权所有的净货币数量,虽然货币数量可以因这种信贷增加很多,但私人部门作为整体的净金融资产不会增加,因为对银行来说,贷款是其资产,存款是其负债;对借款者来说,贷款是其负债,存款是其资产,这说明一方债权是另一方债务,反之亦然。私人部门内部所有个体之间都是这种关系:一方债权是另一方债务,私人部门作为一个整体在其内部不会产生有产权归属的货币总量增加或者说净金融资产的增加,它必须来自私人部门之外的外部货币注入,在完整主权货币制度之下,它只能来自主权货币政府的财政赤字,这就是货币创造的第二种形式。
主权货币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创造政府货币,通过税收回笼货币,政府开支大于税收就产生了国家财政赤字,没有通过税收收回来(也就是留在私人部门手中)的政府货币形成了作为整体的私人部门的净金融资产。试想,如果主权政府总是收支平衡,没有赤字,归整个私人部门所有的钱或净金融财富是不是将会永远停止增长?法律规定,包括银行在内的国内所有私人部门都得使用政府货币这种记账货币交税,从事交易、结算、储蓄和借贷活动,所以,政府货币是钱的最终来源,政府货币构成了一国货币金融体系的基础。
那么,为什么“国家财政不必像个人或家庭收支那样追求平衡”呢?假如我作为中央政府今年财政支出10亿人民币,通过税收再收回来10亿人民币,那么,你们私人部门作为整体会有净金融资产的增加吗?如果今年是这样,明年是这样,持续几年都是这样,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由于个人能力和企业经营能力的差别,私人部门内部会不会发生一些个人和企业的金融财富不断增加,而另一些个人和企业却债台高筑,最后不得不走向破产倒闭,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引发整个经济系统发生金融危机?
大家去看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我国只有四年是财政盈余,其他年份都是有财政赤字的。这个事实说明,财政赤字是常态,而财政盈余是罕见的,这里面是否有规律可寻?是的,这就是国家财政赤字是我们大家的净金融资产,这是现代货币理论所揭示的现代货币的一个基本定理:国家财政赤字等于私人部门的净金融资产(或在存在国有企业的情况下,等于非政府部门的净金融资产)。国家财政赤字是我们私人部门的盈余,反过来,国家财政盈余将减少我们的净金融资产。
因此,大家可以沉下心来多想一想,如果没有国家财政赤字,你会有家庭预算中收入和储蓄的增长吗?你最终将会发现,国家财政预算和家庭预算是相反相成的,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以家庭预算看待国家财政预算是完全错误的。
日常经验在许多时候是靠不住的,它看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象。人们看到太阳从东面出来,从西面下山,所以就以为太阳围着地球转,这就是天文学中的地心说,目前国内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都是这样,它从日常经验出发,将国家财政预算类比于家庭预算,因此,这种教科书就得出了一个误导性的结论:国家财政要靠税收特别是有钱人交税来养活,换言之,民主国家的公共目标要受私人部门特别是富人交税和借给国家的货币多少来支配,这种社会的民主还能得到保证吗?大家看看,现代货币理论对主权货币运动规律的这种揭示是不是经济学的一场哥白尼革命?
当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日心说”时只是基于这样一个动机:简化的假设能更好地解释所观察到的天体现象,而在当时,人类无法从经验上观察到地球绕着太阳转,只是到后来,伽利略使用望远镜才惊异地发现,地球确实是在绕着太阳转。然而,现代货币理论所揭示的基本事实在现实中完全是可以观察到的,只要稍作深入的思考,您就会发现这种基本的事实:垄断货币发行权的主权国家的开支从不受收入和融资的限制,只有主权政府先发行货币,才能征税,主权政府从不需要税收和国债为其提供财源,财政赤字是常态,财政赤字是私人部门储蓄或收入的来源。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不可兑换货币体系下,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观察者网:您的书中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是一种成本,而进口是一种收益,因此,净进口代表净收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这种观点呢?
贾根良:我们在这里以过去三十多年中美贸易说明这个问题。中国对美贸易长期以来一直是贸易顺差,人们将这种净出口视作中国占了大便宜,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华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时,人们将对美贸易顺差看作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并在对美贸易谈判中坚决地予以捍卫,一直到今天,人们仍然持有这种看法,这是我国之所以难以从国际大循环转向国内大循环的一个严重思想障碍。
图源:第一财经
但是,在现代货币理论经济学家看来,实际情况却是相反的,美国对华贸易的逆差使美国获得了净收益,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向中国输出美元巩固了美元作为所谓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因为只有贸易逆差才能使一国货币实现国际化)。赚取以美元计价的贸易顺差,实际上是一种支持美元霸权的行为。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这是前述“国家财政赤字等于私人部门的净金融资产”在开放经济情况下的具体体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国家财政赤字为本国私人部门和外国部门积累本国净金融资产提供资金。就中美贸易而言,因为美国政府是美元的垄断发行者,所以,美国只有通过购买中国的商品、服务、资产和企业,中国手中才有购买美国国债的美元,而不是社会上流行的看法:中国通过购买美国国债为美国政府的支出提供资金。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是一种储蓄决策,因为美国不允许美国企业将其技术和重要产品卖给中国,不允许中国企业到美国去投资,因此,中国通过出售商品、资产和企业获得的美元,如果不是在美国银行系统中以没有利息的存款存在的话,就只能购买美国国债,这起码还能获得一点利息收益。
其次,我们要问出口的目的是什么?出口的目的是为了换回使国内供给更丰富的商品和服务,而不是积累不断贬值的外汇储备。从一国国内公民角度来看,生活水平不受国家生产多少的影响,而受消费多少的影响,消费的商品是国内生产的还是进口的差别不大,因为它们在同等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福利和生活水平。从整个社会来说,出口超过进口即贸易顺差代表着本来可以用于国内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的商品,却被外国人消费了,这意味着,贸易顺差会降低一个国家的消费和投资潜力,使其低于贸易平衡时所能达到的水平。
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实质上是中国将其储蓄投入到以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上,允许美国用美联储账户上的电子数字交换中国商品。正如现代货币理论代表人物之一斯蒂芬妮·凯尔顿一针见血地指出的,这意味着中国的“工人正在用他们的时间和精力生产真正的商品和服务,而中国并没有为本国人民保留这些商品和服务。通过保持贸易顺差,中国实质上是在允许美国拿走它的东西,以换取一个会计条目,即我们在记录我们拿走了她的多少产出。”而美国为了保证美元霸权的这种垄断性剥削收益和对他国经济的支配地位,对贸易顺差国家再使用其赚取的美元购买美国实际经济资源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迫使贸易顺差国家只能购买美国国债。
最后,对外贸易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实际资源,而不是为了积累金银,更不能不断积累他国不断贬值的货币(外汇储备),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山东革命根据地对敌货币斗争成功的基本经验。在过去二十多年我国产品过剩和内需不足的情况下,人们很难理解现代货币理论有关“出口是损失,进口是收益”的基本原理,但在物资短缺特别是战争年代,这一原理的意义就突出地显示出来了。
山东抗日根据地对敌货币斗争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日本将其在中国占领区没收的几十亿元法币送到国民党大后方和我们敌后根据地,用来攫取大量的物资。1942年5月29日,中共山东分局下发指示,严格限制粮食、棉花等物资出口,需出口的土产品由贸易局统一管理,并强调对外贸易实行“以货易货”的方法,借以阻止敌伪用法币和伪币掠夺根据地的物资。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滨海各级政府成立停用法币委员会,有组织的将法币输送到敌占区,换取物资,薛暮桥指出,“在我货币斗争胜利以后,1943年我们把几亿元法币排挤出去,1945年又把几十亿元伪币从新解放区排挤出去,换回来同等价值的敌区物资,这对我根据地军需民用的供应无疑地是起重大作用的。”
北海币
因此,我在多年前就已指出,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1年崩溃以来,“美元霸权的诞生使世界贸易异化成为一种美国印刷不被任何实物支撑、只由美国军事力量支持的美元纸片交换其他国家实物产品的贸易形态,使出口导向型经济成为美国剥削和掠夺的对象,彻底颠倒了历史上英国、日本和许多小型经济体在金属货币或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通过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国家崛起的经济学逻辑。”
这是我在2010年之所以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应尽快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国内大循环转变的理论和历史根据,请参看我在2020年出版的著作《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新战略与政策选择》。但是,这种转型太难了,2019年,我的一篇有关控制中国对外净出口的文章被传到网上后,后面的跟帖毫无例外地都在骂我,而且骂的很难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仍普遍地受到“贸易顺差是好事”、“对美净出口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这种错误观念所支配。
观察者网: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可以大举借债,超发货币,维持国际贸易逆差,是基于其独特的霸权地位,但这些做法本质上是贻害子孙的,美国可以这样做,不代表别的国家能效法,中国当然更不能走这种“邪路”。人们在经验上会将国家预算类比家庭预算,将税收看成财政支出的资金来源,特别是当下,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债务问题被大肆渲染,人们的“心中贼”更加难破。能否从事实和逻辑两方面,来回应这种误解?
贾根良:这种观点中的“美国可以大举借债,超发货币”的说法是不恰当的,它仍是将国家预算类比家庭预算的错误思维,因为美国输出美元霸权是不需要借债的(包括向中国借债),因为美国政府财政支出就创造美元,收税就回笼美元,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是用一种有利息的金融资产(美国国债)置换自己在美国银行体系的支票账户中没有利息的数字美元而已。美国政府财政赤字的大小不是美国政府完全能左右的,它是由美国国内私人部门和其他国家以美元增加净储蓄的愿望所决定的,因此,美国没有通过超发货币维持国际贸易逆差,而是中国等国家对美净出口并积累美元金融资产推动的结果(当然,美国经济战略家也在暗中推动这种贸易关系)。
由于人们不了解国家财政、中央银行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金融运作过程,因此,在过去几年的网络上有大量的视频、抖音和文章说,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卖出美国国债是在摧毁美元霸权。这种流行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卖出美国国债只不过是将自己手中的美国国债,置换成了美国银行体系没有利息的数字美元而已,仍然没有从美元霸权的“手心”中逃脱出来!
美国“维持国际贸易逆差是基于其独特的霸权地位”,这种看法是一种依附型经济的意识形态,这种误解是完全没有货币主权概念的产物,没有认识到货币主权与政权、军权同等重要。实际上,美国的军事霸权是建立在美元霸权基础之上的,而美国的军事霸权又为美元霸权提供了军事保障。由于人们没有货币主权的概念,所以就不能从根本上了解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由于垄断本国货币的发行,其货币本身可以成为一种独立自主的主权货币;正是因为没有货币主权的概念,人们才将美元看作是“世界货币”,看作是“安全资产”,因而不自觉地成为了美国所谓“独特”霸权地位的崇拜者和支持者。
美国“维持国际贸易逆差的做法本质上是贻害子孙的”,潜台词是“美国国际贸易逆差是美国通过向中国等国家借债(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来融资的,而美国的国债是美国人民沉重的债务负担,是美国人的子孙后代永远还不清的债务。”我已经在前面指出,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的支出需要中国购买美国国债为其提供资金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在这里,我要指出,美国偿还中国手中的美国国债很简单:减记中国在美联储储蓄账户中的美国国债,增记中国在其支票账户中的数字美元,这一行动的唯一结果是中国将丧失稳定的利息收入来源。美国的国债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偿还,即美国从其国内私人部门和外国人手中购回所有美国国债,把美元“现金”归还给原先的国债持有者,这种归还方式不用向美国纳税人收取一分钱,它就可成为世界上零负债的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国债还是一种沉重的债务负担吗?它还是子孙后代永远还不清的债务吗?显而易见,主权货币政府没有债务负担,国债也不是子孙后代的沉重负担,美国国债只不过是美国政府历年通过财政赤字发行的基础货币的总和,但却是以私人部门有利息收入的金融资产的型态存在的。
美国通过贸易逆差获取其他国家的商品和劳务,别的国家也可以效法,只要本国的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资产被别的国家所接受,当然,这有一个度,如果贸易逆差过大,就会发生“去工业化”,带来不良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略有逆差是可以的(当然这是以别国储备人民币这种金融资产为前提的),这也是我近几年一直在倡导的战略,显而易见,实施这种战略需要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的。实际上,许多发达国家一直是贸易逆差,如英国和澳大利亚等。二十年前,日本和英国的人均GDP相当,但由于日本长期贸易顺差等因素的影响,现在它的GDP大大低于英国。
确实,人们在经验上将国家预算类比家庭预算,将税收看成财政支出的资金来源,特别是在当下,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债务问题被大肆渲染,人们的“心中贼”更加难破,其原因仍然是对主权货币的深刻含义缺乏认识。我们新书的《序言》发表出来后,从后面的跟帖中我发现,很多读者没有认真读我的文章,甚至有些读者根本就没有看,就在评论区按照自己以往的认识乱发议论,这是目前“快餐文化”的不良影响。
观察者网:这次增发1万亿国债,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是否属于现代货币理论所支持或建议的政策,或符合现代货币理论的一些洞见?
贾根良:在过去几年,我一直在呼吁中央财政应该破除3%财政赤字率红线的教条,将财政赤字率提高到4-5%,并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解决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和资金需求。显而易见,这次增发1万亿国债是现代货币理论所支持的政策,也是符合现代货币理论的基本洞见的。
我们的新书《现代货币理论在中国》的《序言》是我在2023年3月撰写的,在那时,京津冀、东北和河南等地还没有发生暴雨洪涝灾害,但我已经在书中指出,国家财政应该加大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其中包括在“兴修水利、农田基本建设、城市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例如,我国南方几乎每年都要遭受水灾,许多城市由于排水系统落后,一遇水灾就遭淹,这说明我国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欠账还是较多的,这些方面的投资也能为过剩的相关工业产品提供市场。”目前,总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复苏所面临的主要矛盾,这次增发1万亿国债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利于扩大总需求,对加快我国经济复苏具有推动作用。
2022年8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员工在进行铁路电力电缆维护工作(图源:中国日报)
观察者网:当下,我们在财政上的政策力度还能加大吗?对此有没有合理衡量和评估的标准或方法?
贾根良:我国目前在财政上的政策力度不仅需要加大,而且还能加大。目前的中国经济正在逐步摆脱疫情的影响,正在步入正常的经济增长轨道。但是,国外市场对我国产品的需求,已无法吸纳中国高效率工业体系所创造的制造品,而国内经济又面临着需求不足、企业负债率过高和经营困难等问题。简言之,中国经济面临着总需求不足的严峻挑战,但目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讨论很少。
我在新书中指出,总需求不足的本质是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有货币购买力的最终消费需求不足是症结所在。为了解决这个关键问题,我国有必要大幅度提高中央政府财政赤字支出的力度,也就是大幅度提高国家财政赤字率,通过中央政府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为目的的财政净支出注入强有力的新需求,弥补私人部门有效需求不足,大幅度提高有效需求水平,这不仅可以化解生产过剩问题,把闲置的生产能力调动起来,而且也为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降低负债率注入了新的资金。
随着产品实现的前景变得越来越好,以及企业因负债率下降而轻装上阵,企业家的信心将会逐渐恢复,他们将会不断地上调未来产品销售的预期,扩大投资和信贷,增加对工人的雇佣,通过这种循环累积的正反馈过程,我国经济将最终摆脱困境,并通过国内大循环开启一个经济增长的新时代。
财政上的政策力度或财政赤字率的高低没有一个固定数字的限制,因为诸如“3%财政赤字率红线”这种固定数字的标准是不考虑具体实际经济情况的,是刻舟求剑的标准,它没有考虑到逆周期调节和重大历史事件(如新冠肺炎疫情等自然灾害、战争和向国内大循环重大转型等)对国家财政提出的强有力支持的需求。现代货币理论认为,充分就业(即消除非自愿失业)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限界,超过充分就业就有可能会发生通货膨胀。历史经验说明,当失业率降低到2%-2.5%(这是由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所导致的失业水平)且不存在不充分就业(非自愿打零工)时,一个经济体就达到了充分就业。但是,如果外国希望通过贸易逆差获取本国货币并增加其外汇储备,那么,该国的财政赤字还可以增加,以满足国外部门用本国货币进行储蓄的愿望。
图源:国家统计局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家庭希望增加储蓄,因而不愿多消费,企业产品的销售前景就很暗淡;而企业希望增加净金融资产来降低负债率,修复资产负债表,因而不愿新雇佣工人甚至解雇工人。在这种情况下,失业工人说了,我愿意给国家交税,但没有人给我提供工作,我获得不了给国家交税的货币,更不说储蓄了;而且,如果我有了工作,交了税,也不能全部花掉啊,我也要有点储蓄啊。企业主也说了,我想多雇佣工人,但我的负债率太高,存在破产的风险,如果人们购买我的产品,使我的利润得到实现,我的净金融资产增加了,高风险的负债率降低了,我就会扩大生产,增加对工人的雇佣。
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家政府不出面,这个死结永远解不开。国家政府的财政支出不仅要满足私人部门交税的需要,而且要通过财政赤字满足他们对净储蓄的渴望,因此,如果政府财政赤字低于私人部门净储蓄的愿望,一个国家就无法实现充分就业,更谈不上高质量就业了。简言之,非自愿失业是国家财政赤字过低的结果。
目前的中国有大量过剩产能,同时也有2600多万城镇失业者希望能有一份工作养家糊口(农村也存在不少失业),在这种情况下,将国家财政赤字率提高到4%-5%,用政府新注入的货币雇佣这些失业者,把闲置的过剩产能利用起来,会发生通货膨胀吗?会是“货币超发”吗?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清楚地告诉我们,2023年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平均同比上涨只有0.4%,其中七月份物价下跌0.3%。
通货紧缩是经济萧条的突出特征,通货紧缩的危害并不比通货膨胀率超过4%的危害小。近年来,学界一直在争论中国是否存在通货紧缩,对这种争论我不做评论,但我在这里只是指出,当存在大量过剩产能和失业者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财政赤字率并实施精准财政支出解决失业问题,是不会发生通货膨胀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onystyle 新手上路
  • 粉丝

    0

  • 关注

    0

  • 主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