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短腿” 理想一年内少了一条
我心如烟卸
发表于 2024-12-1 17:05:07
128
0
0
不到一年时间,理想汽车的高阶智驾从依赖高精地图,到轻地图,再到无图以及及端到端+VLM(视觉语言模型)的技术路线,快速完成技术切换,让理想智驾快速追进第一梯队。
11月28日,理想汽车宣布 “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全量推送, AD Max车型陆续开启推送。据理想汽车工程师介绍,“车位到车位”即全场景无断点,上车就能一键启动智驾,自动进出小区,自动识别闸机抬杆,无论市区复杂路况还是高速收费站ETC通行,无论是环岛、U型掉头还是交通博弈、跨层地库,一直回到车位,真正实现全程无断点的智能驾驶体验。
从应用场景来说,理想的智驾,似乎一下将自动驾驶这件事,在中国落地了。毕竟,11月15日广州车展期间,小鹏汽车(09868)刚宣布开启“车位到车位”智驾方案测试,零跑汽车(09863)实施端到端大模型智驾系统研发的B系列首款车B10国内首次亮相;小米(01810)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则于11月16日开启定向邀请内测;蔚来(09866)实现端到端的时间,将是2025年;特斯拉(TSLA)完全自动驾驶(FSD)入华还在走申请流程;比亚迪(002594)成立前瞻部门主攻端到端技术落地;华为乾崑智驾ADS 3.0已可实现“车位到车位”,但该功能还未推送至鸿蒙智行旗下所有车型。
每家车企都在加快速度,试图成为“第一”。而一直相对落后的理想全量推送“车位到车位”智驾,竟然抢到了先发。
业内普遍认为,端到端已经成为车企智驾能力的分水岭,技术路线之争已进入了落地体验之争,而从头部智驾车企动态来看,这场落地体验之争,其核心应用之一正是“车位到车位”。
新能源车智驾下半场的竞赛,已经正式拉开了大幕。
研发加码,三次跃进
2023年的秋季战略会上,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想自我反思,理想智驾投入较友商晚了半年后,决定将智能驾驶提到空前的高度,“加快投入,甚至可以牺牲一些效率”。在李想看来,落下的课,只能通过加强投入来解。
2024年三季报显示,理想汽车的研发费用为26亿元人民币,这些投入主要用于智能驾驶、电池技术、电机电控等领域的研发和创新。而从2023年四季度至2024年三季度,理想研发投入累计超过120亿元,投入规模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同期,蔚来研发投入133.7亿元,小鹏汽车则仅为57.6亿元。
为了加快智驾技术的迭代突破,理想从2023年10月开始大量招聘智驾技术人才,其岗位涵盖软件算法、大模型、车辆硬件、测试运营等多个领域,理想试图通过扩大团队来缩短智驾技术的研发周期。
2024年以来,理想的智驾部门更是两次大动作调整。一次是5月的裁员风波,理想约千人的研发团队被缩减至数百人;一次是近期的人事调整。
36氪的报道显示,理想在推进“端到端”智能驾驶方案的同期,进行了智驾部门的人事调整。理想汽车智驾团队分为三组,夏中谱负责“端到端”模型算法与落地,贾鹏负责世界模型技术预研,王佳佳负责量产研发。其中夏中谱担任“端到端”智能驾驶量产负责人,职级升至21级,直接向智驾负责人郎咸朋汇报。据悉,曾在百度自动驾驶任职的夏中谱加入理想汽车两年内,职级已经连升两级。
在业内人士看来,人事调整频繁的背后,正是理想汽车对于智驾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重整。从优化团队到重点人才提拔,理想汽车冀望打造一支高效实干队伍。这样才能保证理想的高研发投入精准高效,以更快速度追近智驾第一梯队,甚至反超。
目前来看,一年内逾120亿元的高投入研发,显然取得了不错成效。截至目前,理想智驾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次跃进。理想智驾1.0阶段,是通过集成的高精度传感器和先进算法搭建的全场景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功能时期。彼时,或许因为重视程度不够,该智驾方案屡屡跳票,直到2023年才开始全量推送。
2.0阶段即今年7月正式推送无图NOA功能,让理想终于赶上智能驾驶第一梯队。不过,尽管该功能比过去改进明显,但与“特小华”(特斯拉、小鹏、华为)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也是从7月底,理想智驾3.0阶段的端到端+VLM智能驾驶千人团测试同步开启。9月,理想端到端+VLM智能驾驶开启万人团招募,并在发布会上宣布端到端+VLM智能驾驶已经迭代了12版模型,平均2-3天迭代一版。
10月23日,理想汽车正式向超过30万AD Max用户推送端到端+VLM智能驾驶,首次实现了基于AI大模型的智能驾驶规模化、市场化应用。11月28日,“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全球首家全量推送,标志着理想汽车智能驾驶发展进入了“无人区”。
“2024年要成为智驾绝对头部。”这是李想曾立下的flag,竟然真的就实现了。
第一梯队之争
理想对于智驾的急迫背后,是来自特斯拉、华为鸿蒙智行等对手的“威胁”。
东吴证券认为,汽车拐点正在来临,2025年智能化(特斯拉FSD入华)或=2020年电动化(Model3国产化)。据测算,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L3智能化渗透率突破10%,2025年有望突破20%,2027年有望突破70%,上升斜率或远超市场预期,尤其是2026年车企深度入局Robtaixi(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预计加速催化消费者对智能化买单意愿。
在特斯拉FSD入华之前,小鹏汽车、鸿蒙智行以及小米等新势力都在加速端到端的突破以及落地。业内普遍认为,新能源产业的下半场决胜关键,正是智能化。
即便依靠增程已经实现了销量领先、净利润率先盈利,但理想仍然感到危机十足。只因除了智驾短板,理想还有纯电短板亟待补足。这两条“短腿”如何补长,也一直是业内最为关注理想的焦点。
现在,随着“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全量推送,智驾难关暂时迫近了第一阵营,但理想却不能松一口气。
增程式已成了新能源领域增速最快的品类。 “复制”理想模式的零跑,月销已经反超蔚来、小鹏,强势杀入第一梯队。2024年来,极氪、阿维塔、小鹏、智己、坦克、腾势等纯电动品牌陆续宣布将推出增程式车型,不少合资品牌如大众、现代、福特等也都表示未来将在中国市场推出增程车型。理想的增程“堡垒”, 即将在2025年迎来四面八方的围攻。
而不同于鸿蒙智行、小鹏、零跑甚至极氪等品牌纯电+增程/插混多技术路线并行的产品布局,理想如今纯电布局仅有一款MPV车型。
但这款曾被寄予厚望的纯电产品,并未成功打开理想纯电的产品序幕,反而因远不及预期导致理想紧急终止了2024年后续纯电产品推出计划。李想不得不再次反思,纯电战略出现了问题。
这也给理想汽车敲响了“警钟”,一旦增程的“存量”失手,理想没有任何“增量”候补。也因此,理想急切通过智驾加码旗下增程产品竞争砝码,同时加速为纯电铺路。
李想认为,现阶段销售中高端纯电SUV,足够多的自营超充桩是必要条件。而在自营超充桩数量达到和特斯拉中国相近的数量之前,理想的纯电产品不适合推出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特斯拉目前在华已累计建成并开放超 1800 座超级充电站。而理想汽车2024年的超充站建设目标是2000座。这个数量及建设速度也堪称行业之最。毕竟多年大力铺设充电网络的蔚来,目前超充站规模也不过2300座。
危机感之下,理想近日还推出了全系限时3年0息方案。以理想L6为例,售价24.98万元的车型,最低首付6.98万元,最高利息可节省1.57万元。理想L9最高利息可省2.32万元。该方案有效时间为即日起至12月31日(含)订购并完成支付。
有分析称,理想此举或是特斯拉Model Y降价引起的连锁反应。“老实人”李想,在表示要长期、持续地向华为的技术研发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学习后, “狼性”与“警惕性”,似乎也开始进化了。
业内人士认为,2024年最后一个月,理想的领先优势或许会进一步加大。而2025年,随着理想高阶智驾以及纯电SUV等产品落地,理想汽车有望延续产品力优势。德意志银行分析师在其最新报告中预测,理想汽车2025年的交付量有望达到70万辆,较2024年增长36%。
进补了智驾“短腿”之后,理想的电动“短腿”能否跟上,或是影响上述预测的关键。
CandyLake.com 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CandyLake.com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CandyLake.com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