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股新闻 正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巩兆恩报道

  8月20日晚间,小鹏汽车(09868.HK/XPEV.US)公布2024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财务数据。
  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总收入为146.6亿元,同比增加61.2%;净亏损26.5亿元,上年同期为51.4亿元,同比收窄48.44%。
  凭借技术降本的兑现以及来自大众战略合作的技术变现收入,上半年公司的毛利率为13.5%,上年同期为-1.4%;汽车毛利率为6%,上年同期为-5.9%。
  向好的财务报告背后,小鹏今年以来销量却迟迟未见起色,上半年仅交付了5.2万辆,同比虽增加了25.6%,但这一销量成绩与理想、蔚来加速拉开,不仅不及刚刚卖了三个月的小米,还落后于争议漩涡中的哪吒。
  造车十周年的小鹏,站在了关键节点上。
  大众“买单”,毛利率连续升至14%
  通过自身降本增效,以及与大众合作的技术变现,小鹏的毛利率得到持续改善,第二季度毛利率进一步提高至14%,同比提升17.9个百分点,上年同期为-3.9%。
  摆脱负毛利的困境,这已经是小鹏连续四个季度实现毛利率增长。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毛利率达到13.5%,上年同期为-1.4%。
  更为关键的汽车毛利率,在今年第二季度保持在6.4%的水平,相较而言,上年同期为-8.6%,今年第一季度为5.5%。公司在成本控制和车型组合优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大小”合作还在持续为小鹏创收。整车销售之外,小鹏第二季度另一笔重要的收入则来自与大众汽车集团进行的平台与软件战略技术合作有关的技术研发服务。
  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公司的服务及其他收入为12.9亿元,同比上升102.5%,环比上升28.8%;今年上半年,这一部分的收入达到了23亿元,同比上升98.3%。
  大众“真金白银”为小鹏的技术买单,正成为小鹏在当前关键阶段的重要支撑。
  7月22日,继2024年4月17日与大众汽车集团签订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小鹏再与大众签订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联合开发协议,双方将全力投入为大众在华生产的CMP和MEB平台开发行业领先的电子电气架构,首款搭载车型预计将在约24个月内量产。
  “大小”官宣合作一年的时间,经过数次升级,大众通过小鹏追求高效转型,并凭借庞大的资金与声量为小鹏提供当下最需要的“粮草”。
  就今年上半年的财务状况反馈来看,赋能大众,平台和软件技术服务的收入已经开始成为小鹏收入的重要来源。反向技术输出下,小鹏尝到了“甜头”,以技术换取利益、换取市场,获得了新的盈利模式。
  据悉,与大众电子电气架构的合作收入将从下半年开始确认,未来几个季度的收入将持续增加。
  眼下规模难升,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逐步将重点放在了效益与效率上。
  “在过去的时间里,小鹏比较偏科,以技术为主,下半年开始,会把商业能力作为小鹏的一个重点。”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降本是商业能力里面的一部分,还有技术降本、设计降本、供应链,以及与大众的合作所带来的整体经营改善、降本改善,在今年下半年甚至明年全年都会体现。从趋势上讲,小鹏将会有一个好于市场大部分公司的毛利水平。
  销量失速,小鹏“自救”
  今年上半年,销量持续疲软成为小鹏棘手的问题,1~6月累计销售5.2万辆汽车,年中节点仅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18%,情况并不乐观。而同期的理想、蔚来、零跑销量分别为18.9万辆、8.74万辆、8.67万辆。新势力加速分化,小鹏从第一梯队中掉出。
  尽管何小鹏多次强调眼下扩大规模不是公司的主要任务,但在被动的市场中,小鹏仍需奋力上量脱困。
  从财报中来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小鹏在研发上并不吝啬。今年上半年 ,小鹏汽车的研发开支为28.2亿元,同比增长5.8%。这一费用主要用于智能化以及新车型研发,持续把“长板”做长,强化其智能化核心竞争力。
  今年7月,小鹏“端到端”大模型落地,XNGP 开放至所有城市。同时,根据智驾技术路线的变化,公司内部将组织架构拆散后再次重装,新的组织架构聚焦端到端模型,旨在加速 AI 能力进化和组织 AI 化转型。
  押注智驾,All in AI,赋能大众,造车十年,小鹏从车企越来越向一家科技公司靠拢,对技术研发的决心在财报显现。
  “我相信通过强大的产品周期和更高效的营销,我们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突破将转化为销售额的增长。”何小鹏表示。
  按照规划,小鹏2024 年整年研发费用投入预计在70~75 亿元之间,其中 “以智驾为核心的 AI 技术” 方面的研发投入共计 35 亿元,预计后续的研发费用还将继续上行。
  持续塑造智能化优势,小鹏还将同步进入“强劲的产品周期”。
  何小鹏透露,未来三年将有多款全新产品和改款车型密集上市。聚焦今年下半年,小鹏MONA M03将于8月27日正式上市后,启动大规模交付;新一代自动驾驶硬件平台的首发车型P7+,将于四季度推出。
  基于上述两款产品交付爬坡预期,以及611家实体销售门店的支撑,何小鹏乐观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交付量环比将大幅增长,并在四季度创下交付量新高。
  在何小鹏看来,公司对AI技术和品类创新的规划,加上技术降本的成果都将体现在这些产品上,并且通过更强大的营销体系在中国和全球市场销售,这将为小鹏汽车带来销量的可持续性增长。
  展望下一季度,小鹏汽车预期汽车总交付量将介于41000台至45000台,同比增加2.5%至12.5%;总营收将介于人民币91亿元至人民币98亿元,同比增加6.7%至14.9%。
  多方发力“自救”,追求效率与效益优先的小鹏,同样渴望逃出销量困境。
  眼下看来,下半年能否如期完成预期目标,更多的“担子”压到了小鹏MONA身上。
  “关键先生”小鹏MONA能成吗?
  MONA M03发起上市冲刺,作为小鹏的一张新牌,闯入竞争最为激烈的10-20万元价位的汽车市场,杀入比亚迪后方,小鹏渴望通过MONA在低端市场跑量,一扫颓势。
  作为与滴滴合作的车型,智能科技是前期小鹏对该车的主要宣传卖点。相较于同级别竞品,小鹏MONA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将智驾匹配门槛下沉到15万级车型价格段,通过“智驾平权”“AI加持”向年轻人讲故事。
  MONA M03也承担着更多“走量”的期望,何小鹏对其的期望是年销量超10万辆,“预计会比雷总的小米SU7 有更好的销量”。
  要知道,小米SU7上市3个多月,已累计交付3万多台,刷新行业纪录,7月交付量突破万辆生存线。倘若MONA M03收获何小鹏的预期效果,无疑将扭转小鹏当前销量颓势,带领小鹏走出低迷。
  但目前来看,预热阶段小鹏MONA M03声量、热度远不及当初的小米SU7,想要赶超,机会渺茫。
  8月初,小鹏MONA M03进店接受市场检验,何小鹏透露,目前MONA订单超出预期,并远超G6同期。
  为此,小鹏MONA M03已经提前做好了稳定供应链,生产已准备就绪。该车将于8月27日上市,海报显示起售价低于13.59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小鹏 “爆款”车型G6于2023年6月29日上市,上市首月交付量超过3900台。
  远超同期G6销售情况的小鹏MONA M03,有望为当前持续低迷的小鹏销量带来新的转机。但需要注意的是,相较于同期的G6,MONA M03 “血拼”15万级市场,也面临着更多不确定的因素。
  一方面,就终端市场而言,15万级市场作为汽车行业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已被比亚迪、广汽埃安等车企包围。“价格战”蔓延下,部分车型价格已下探到10万元以下,极致的性价比面前,MONA主打的“智驾”优势能得到这一市场中多少消费者的青睐,还需市场回答。
  另一方面,就小鹏自身而言,搭载小鹏智能驾驶系统且售价更低的MONA,该如何与小鹏原谱系产品切割,彰显不同条线产品的优势特点,带动量的同步增长,而不是新旧转化下的此长彼消,需要小鹏向市场做出回答。
  打赢“翻身仗”,小鹏将更多的筹码押注在了MONA身上。集智驾、销量、利润、15万级市场等多个重要因素,“关键先生”MONA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小鹏接下来的命运与方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我心如烟卸 注册会员
  • 粉丝

    0

  • 关注

    0

  • 主题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