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降息,加元降息,全球降息潮开启!美联储陷入死局?
海田1
发表于 2024-6-11 10:39:11
193
0
0
欧洲央行近日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自2019年来首次降息。
而就在欧洲降息的前一天,加拿大央行也已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75%。
一直以来,大部分国家的货币政策都跟着美元的节奏走,尤其欧洲,基本是直接照抄美国的试卷。
美联储加息,欧洲跟着加,美联储降息,欧洲也跟着降,队形保持一致。
但这次,形势变得不一样了:
欧洲“倒反天罡”,竟先美国一步开启了降息周期。
目前市场上普遍预测,美联储最早开启降息的时间是9月份,而如今全球降息潮已经开启,美联储还能硬撑多久?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全球降息潮开启
本轮全球货币周期中,首个转向的是加拿大。
6月5日,加拿大央行表示,4月份通胀率已回落至2.7%,核心通胀率也已放缓,过去3个月内指标持续下降,再加上经济增长不及预期,最终决定,将利率下调25个基点。
而且与此同时,加拿大央行行长麦克勒姆还明确表示:
如果通胀继续缓解,加拿大将进一步降息。
换句话说,加拿大这次是决心已定,正式迈入了降息周期。
紧接着,刚过了一天,更重磅的消息来了:
欧洲央行宣布,也跟着降息25个基点,5年来首次降息。
不过,相较于美联储的举棋不定,市场对于欧洲央行降息,其实本身已有一定的预期。
早在上个月的时候,欧洲央行一众官员就已经统一口径,开始集体对外吹风,表示支持6月降息。
比如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芬兰央行行长雷恩就表态:
“欧元区通胀正在持续下降,6月放松货币政策立场并开始降息的时机已成熟。”
如今靴子落地,欧洲央行终究与美国大哥分道扬镳,走出了一条独立货币政策的道路。
而这也标志着,全球新一轮货币宽松周期已开启,降息潮,来了。
欧洲与美国分道扬镳,闹掰了?
这里首先要说一个基本的逻辑:
经济过热,应该加息,经济衰退,应该降息。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美国对着俄罗斯疯狂制裁,欧洲也是不甘人后,和美国老大对着俄罗斯联手夹击。
结果万万没想到,最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失去俄罗斯的廉价能源后,欧洲出现能源危机,上演了一场“工业大倒退”,一大堆企业忙着跑到国外建厂,老美趁机还揽了一波生意。
经此一役,欧洲经济受到迎头痛击,几乎彻底崩了。
以最具代表性的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为例,去年一共有17万家公司关停,1.1万家制造企业倒闭,创下近20年来新高。
以至于德国《世界报》报道,德国正在经历无声的工业消亡。
也正是因此,去年经济衰退的阴影一直笼罩在德国上空,虽然今年有所好转,但却主要归功于服务业。
一个以制造业闻名全球的国家,经济增长由负转正还需要靠服务业拉动,德国经济都这个鬼样子,欧洲经济自然不必多说。
当然了,从通胀上来看,欧洲将通胀控制在2%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通胀前景明显改善,也为欧洲央行提供了降息的空间。
所以一边是拉胯的经济,另一边是通胀逐渐得到控制,欧盟终于还是选择了与美国相反的货币政策,开始降息。
美联储还能硬撑多久?
其实不光是欧洲,现在美国面临的情况也不乐观,亟需通过降息缓解。
一方面,消费者债务违约问题愈发严重,美国普通人的最后一点油水也被榨干了。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美国消费者违约率大幅上升,截至3月底,有3.2%的未偿债务处于拖欠状态。
除此之外,美国家庭债务总额也在今年一季度上升至17.7万亿美元,再次刷新纪录。
疫情期间,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大肆放水,以此来刺激经济,但如今几年时间过去,美国老百姓不仅花光了政府发的钱,还欠下一屁股债。
而这意味着,美国经济正面临消费增长放缓的挑战,如果开启降息周期,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减轻居民还款压力。
另一方面,目前美国国债已经接近35万亿美元,且飙升速度并没有丝毫放缓。
美国财政赤字连年走高,本就捉襟见肘的情况下,高利率导致偿息压力不断加大,致使美国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
如果美联储开始降息,财政问题也将得到缓解。
不过,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美联储最恐惧的通胀仍然维持在高位,一旦开始降息,通胀很可能卷土重来,到时候爆发滞胀危机,同样是一场灾难。
尤其今年还是美国的大选年,关键时刻所有的决策都会围绕大选进行,而如果通胀重燃,很快就会使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最终导致选票锐减。
所以目前来看,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美联储也很难做出这样的抉择,最终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
加拿大、欧洲开始降息,主要是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必须做出的无奈之举。
至于美联储究竟能撑多久,面临这种两难困境,或许怎么选都是错误的答案。
深入了解热门话题背后的事实,如果您喜欢这样的内容,请不吝点赞、留言交流,给予支持。
CandyLake.com 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CandyLake.com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CandyLake.com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