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洲看中国对发达经济体投资的优势|国际
祖国你在我心上
发表于 2024-5-30 13:53:17
1203
0
0
从近年的情况来看,部分中国企业的优势持续增强,在对欧投资时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这体现在私营企业、绿地投资比重的上升等方面。中国汽车行业的对欧投资也非常有代表性。与此同时,欧洲保持了一定的投资开放度,这在投资审查机制和欧洲经济安全战略上都有体现。因此,中国企业有可能在对欧投资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投资可能成为稳定中欧关系的重要变量。
对外投资模式的宏观含义
根据已有的研究,企业的竞争力决定了其对生产和投资的选择:在国内生产、将产品出口到他国,还是展开对外投资,这些决定和企业的优势密切相关。当不同的企业做出投资选择后,一国的境外投资会在整体上呈现出特定的趋势。以日本为例,日本境外投资的模式是,将日本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向外进行转移,而这些产业对东道国(主要是东亚国家)来说有明显的或潜在的比较优势。基于日美等国的经验来解释国际投资的一种理论认为,传统资本充裕国的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时,企业已经具有明显甚至是垄断性的优势。“垄断优势”指一家企业拥有对特定资源和资产的所有权,而其他企业无法获得这些所有权,因此这家企业能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高的利润和更好的竞争位置,进而有能力对外投资。
中国对外投资的模式与传统理论的预测不尽相同。在中国境外投资早期,尤其是对发达经济体的投资者中,企业自身拥有显著优势不是普遍存在的情况,以“借力”“补短板”为目的进行的投资较多,这看起来与美日等国不同。通常认为,传统资本充裕国的企业在已经拥有了较高的生产率之后,展开对外投资。同时中国对发达经济体投资还有其他一些特点,例如国企是重要的投资主体、投资项目的规模较大、主要投向能源资源行业、投资拥有先进技术的标的企业等。中国投资和他国的不同之处,使得中国的对外投资遭遇了质疑和限制。
事实上,“垄断优势”理论说明的是特定阶段的企业选择。“垄断优势”理论给出了企业已经具备优势的情况:企业已经有了垄断地位后进入国际市场。但这类理论没有给出积累优势的过程,只给出了故事的后一半而忽略了前一半。如果回顾资本充裕国企业优势积累的过程,不难看到国内产业优势为境外投资提供基础较为普遍。以19世纪晚期的美国为例,当时美国对外投资的主体产业是铁路、采矿业、制造业。这几个行业都是当时美国的优势产业,美国在国内铁路建设、国内制造业有丰富的经验和优势,将国内投资的模式延续到海外投资,把国内开发的技术运用在国外生产中,并主要对美国的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进行投资。
“垄断优势”理论没有说明政府在企业积累优势中发挥的作用。传统资本充裕国的企业同样借助了本国政府的支持,政府通过多种手段为本国企业提供了更大的海外市场,这在“垄断优势”理论中没有涉及。同样以美国为例,二战后欧洲国家推行以高关税、贸易壁垒为特征的民族主义政策,这影响了美国的出口,而出口对美国的增长至关重要。为了减少他国在贸易和外汇方面的限制,美国向欧洲提供了一系列贷款和援助,条件是欧洲更大的市场开放。美国同时主导建立了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两个机构以促进和保障资本的自由流动为宗旨。通过对欧洲出口,美国公司的利润快速增加,得到了充裕的流动资金,国内资本存量进一步上升。
美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也发展迅速:在1945年后十多年内,全球只有美国大规模输出资本;1957年全球排名前50的跨国公司中43家是美国公司。为了给美国公司扩大市场,美国政府发挥了不能忽略的作用。另一种对外投资的企业和政府关系则是:大型跨国公司拥有大的规模和影响力,在母国的支持下,一些跨国公司能够对东道国施加超过了经济范畴的影响力。例如,对拉美投资的美国AT&T公司在1970年曾阻止智利的社会党人当选为总统,AT&T公司还参与了推翻智利总统的活动。
或许更完整的理论是这样的,当母国企业已经获得一定的垄断或独占优势,在境外投资中发挥企业优势是好的选择。当本国企业不具备垄断优势,境外投资是企业积累优势的方式,这对任何国家的企业都是类似的。真正不同之处是各国通过境外投资来积累优势的方式。中国积累优势的方式是,实现产能优势向其他优势的转化。当产能足够大而且覆盖更大的市场,利润率未必丰厚但利润总量会大,当产能大且持续较长时间,短期利润或许低但长期利润大。获得空间和时间上的规模效应,以及相应的利润积累后,企业有能力塑造自己的独占优势,这将包括技术、资金、管理、规模、渠道等方面。
对欧投资转型与中国企业优势
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出现转型,对外投资模式更加清晰。投资出现转型的含义是,对外投资,尤其是投资发达经济体的中国企业中,企业拥有自身优势的情况更普遍,国内竞争帮助企业在本行业获得了优势或垄断地位。同时,国内竞争也推动企业向海外扩展,扩展的方式之一是对外投资或并购,投资的目的是进一步增强竞争力。
对外投资增强竞争力的途径例如,企业通过境外投资和并购将外部生产环节内部化,更可控和确定的内部环节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又如,选择低成本的东道国以增加利润。再如,在不同市场间共享信息,探索企业增长的不同方式。当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可能包含以上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动机。对外投资中的优势企业更常见或许是一种信号,说明中国企业从“优势积累”进入了“优势释放”的转型期。这个过程与迈克尔·波特(1990)总结的从“经验获取”到“构建企业优势”的过程有类似之处。具体来说,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到中国企业优势的转换......
付费¥5
阅读全文
文章来源丨《清华金融评论》2024年5月刊总第126期
本文编辑丨周茗一
初审丨徐兰英
终审丨张伟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
CandyLake.com 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CandyLake.com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CandyLake.com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