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股新闻 正文
  5月21日,礼来的GIP/GLP-1受体双重激动剂替尔泊肽(tirzepatide)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礼来中国方面向第一财经记者证实,替尔泊肽将于今年四季度在中国商业上市。

  值得关注的是,礼来的替尔泊肽和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也都于去年在中国递交了减重适应证的新药上市申请。诺和诺德方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期待这款药物在今年获得批准。
  诺和诺德全球总裁兼CEO周赋德(Lars Fruergaard Jorgensen)在5月21日的一场全球媒体发布会上对记者表示:“这又是两个经典的竞争者相互竞争的市场,我对此表示欢迎。需要治疗的患者比可用的产品更多,因此这是一种积极的竞争动态,我们习惯参与竞争。”
  探索联合药物作用机制
  随着制药巨头在减重药领域加大投入,未来的竞争也将朝着更尖端的技术发展。诺和诺德在媒体分享会上透露了该公司减重药领域未来研发的方向。
  诺和诺德研究和早期开发执行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官Marcus Schindler表示,诺和诺德正在探索联合药物作用机制,寻求更优疗效。
  Schindler称,在药物研究和早期研发阶段,诺和诺德正在探索治疗肥胖症的新生物学机制,其中一些是通过协同整合GLP-1来实现的,例如联合GLP-1与胰淀素的生理学机制。
  根据诺和诺德一期试验数据,接受候选药物Amycretin治疗的平均体重89公斤的患者,在治疗12周后体重下降幅度超过13%,并展示出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特性。
  Schindler还表示,减少给药频率;聚焦身体成分,维持肌肉含量;助力长期体重管理;以及寻求兼具安全性与耐受性的治疗方案是未来减重药研发的几大方向。
  “我们必须承认,在很多领域,我们对科学的了解还太少,对疾病致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Schindler表示。他希望通过AI和机器学习,能够加快研究人员对疾病的了解。
  在GLP-1类药物的适应证方面,诺和诺德还在探索包括代谢性肝病(Mash)以及慢性肾病(CKD)在内的疾病疗效。
  针对目前GLP-1药物供不应求的问题,诺和诺德执行副总裁兼产品供应、质量和IT负责人Henrik Wulff坦言,GLP-1类药物的需求大大超过了公司的预期。“这就好像大门一打开,需求就不断涌入。患者的需求在不断增长,我们正在竭尽全力提升产能。”他说道。
  回应企业估值问题
  在GLP-1类药物的强劲需求推动下,诺和诺德的股价过去一年大涨近60%,目前市值也突破6000亿美元,甚至超过了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LVMH,成为欧洲市值最高的企业。
  在被问及诺和诺德的市值对于一家丹麦企业而言是否“过大”时,周赋德表示,诺和诺德是一家全球性的企业,运营覆盖多数市场,并建立了全球性的生产布局。该公司正在扩大新的产能,随着这些产能设施的建成,将会创造更多就业,从而对丹麦经济形成正向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一些市场人士担心诺和诺德、礼来等公司的增长能否支撑起目前几千亿美元的估值——尤其是一些患者往往无法长期坚持用药,后续的需求能否保持强劲?
  对此,周赋德回应称:“肥胖患者持续用药的时间非常重要,对于公司估值也很重要。现在我们还在早期阶段,很难做出判断。但我个人认为,患者的行为是不同的,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需求,只要能对患者产生价值,不管是长期用药还是短期用药,我们都希望能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随着未来更多竞争对手的入局,GLP-1类药物是否会降价,也是市场关切的重点。周赋德表示,药品降价主要是在不同市场,通过与支付方的医保谈判,基于药物的价值,与支付方达成协定价格。
  除了GLP-1类药物之外,诺和诺德与礼来的竞争也扩大到新型胰岛素。上周,礼来公司表示,在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两项研究中,每周一次的胰岛素注射剂所显示的血糖降低效果与常用的每日制剂胰岛素一致。
  第一财经记者从诺和诺德方面获悉,2023年已在中国递交了每周注射一次的基础胰岛素icodec的上市申请。这是诺和诺德首次在中国、欧盟与美国同步完成临床试验,同步递交新药上市申请。礼来公司、赛诺菲和诺和诺德三家巨头占据美国胰岛素市场90%的份额。
  与此同时,诺和诺德也在加大胰岛素的创新管线布局。据介绍,公司正在开发葡萄糖敏感型胰岛素,并完成了首款葡萄糖敏感型胰岛素“胰岛素845(一期试验)”概念验证。这是一种智能型的、基于血糖响应的分子,能够保持平稳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并减少或消除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此外,诺和诺德还希望通过细胞疗法,彻底治愈1型糖尿病。研究项目显示,移植到糖尿病小鼠体内的新β细胞展现了使血糖稳态恢复到人类设定值的潜力,并延长了稳态时间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稀土掘金 注册会员
  • 粉丝

    0

  • 关注

    0

  • 主题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