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股新闻 正文

科技巨头重金押注 AI大战一触即发

飘渺九月
192 0 0
  AI(人工智能)成为过去一年全球科技创投界的关键词,而未来可能只会更加热闹。
  刚刚过去的一周,全球科技巨头密集发布了最新的AI产品和技术。5月13日,OpenAI用GPT-4o夺走了注意力。一天后,谷歌也集中发布了AI产品全家桶,Veo视频模型、Project Astra、新版AI搜索均给人留下了惊艳的记忆点。多模态融合技术成为两者共同关注的重点,都是为了向AGI(通用人工智能)目标前进。
  大洋彼岸的另一端,字节跳动发布了豆包大模型家族,腾讯终于交出了智能体产品“腾讯元器”和大模型助手APP的答卷。零一万物的李开复则携千亿参数Yi-Large闭源模型正式亮相,还公开了开源闭源双轨大模型的战略布局。
  近期,还将迎来两家科技巨头的重磅会议:5月21日,微软将举行Build年度开发者大会;6月10日,苹果将举办全球开发者大会。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赛道快速引爆,正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未来科技巨头的AI比拼还将不断升温。在AI的强大需求推动下,各大厂商正在集中火力加速布局。目前谷歌、微软、亚马逊、苹果、Meta等科技企业都开始重金押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上调资本支出。
  科技巨头齐发力
  在发布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和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两个大爆款后,OpenAI近日推出了最新的成果GPT-4o。
  GPT-4o的发布,在AI圈引发了广泛讨论。业界认为,GPT-4o的惊艳之处在于两点:首先将语音交互延迟缩短到300ms;其次是端到端多模态原生大模型。而语音助手的理解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不仅可以分析和讨论它所看到的图像或视频,还能识别用户说话时的不同情绪。
  仅仅一天后,谷歌在I/O 2024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AI产品全家桶,从搜索到Gmail、TPU,再到语音助手Astra和多模态视频模型Veo等。而在110分钟的演讲中,谷歌CEO皮查伊提及AI的次数高达121次。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中国,字节跳动自研大模型豆包大模型(原云雀大模型)家族带着9个模型,首次对外亮相。豆包大模型的推理价格成为一大亮点,其主力模型在企业市场的定价只有0.0008元/千Tokens,0.8厘就能处理1500多个汉字。
  5月17日,腾讯旗下的混元文生图大模型宣布对外开源,目前已在Hugging Face平台及Github上发布,包含模型权重、推理代码、模型算法等完整模型,可供企业与个人开发者免费商用。腾讯还宣布了混元大模型升级,推出在质量和成本上有不同特点的三个模型版本,其内部已经有600多个业务接入大模型。
  而在持续“狂奔”近一年后,零一万物也于近日正式发布了千亿参数规模的Yi-Large。李开复还宣布赋能2B生态的“API开放平台”全球上线。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AI依然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5月21日将举行的微软Build年度开发者大会的会话目录“AI”相关的占总数超过一半。Copilot将是此次微软Build年度开发者大会的重点议题之一。微软最近宣布将人工智能技术集成到开发环境中。
  将在当地时间6月10日至14日举行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24),苹果希望在人工智能方面赶上竞争对手。业内人士认为,iOS18将是一个“相对突破性”的软件更新,人工智能预计将融入整个操作系统。有业内人士预测,苹果或将推出全新升级的Siri语音助手,底层技术中引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成式AI系统。
  最新消息称,苹果可能与OpenAI达成合作,在iOS系统中使用外部AI,同时也在与谷歌就引入Gemini进行谈判。
  短期看市值长期看应用
  5月14日晚间,两家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腾讯几乎同时发布财报。财报显示,两巨头都逐渐找到新一轮增量的动能:人工智能。通过新一轮人工智能的大规模投入,以及对各项业务的加持,互联网巨头期待汇聚更大势能,引领行业重回上升通道。
  多家机构研报称,中长期来看,公司积极布局AI技术发展,多元化的产品矩阵对应潜在应用结合方向广阔,技术进步或有望成为中长期重要的增长乘数。
  不过,新一轮AI的技术浪潮只是刚刚开始,除了直接受益的“AI时代卖铲人”英伟达、AMD等少数巨头,互联网科技巨头仍处于大规模投入“烧钱”阶段。
  腾讯方面透露,2024年第一季度的研发开支达到156亿元,自2018年至今六年研发投入超过2853亿元。阿里方面,不仅淘天内部成立AI电商团队,国际站发布全链路AI外贸产品,阿里云AI更投资于云计算的产品矩阵尤其是AI基础设施,除发力通义千问大模型之外,阿里目前还完成了对中国五家头部大模型独角兽(月之暗面、MiniMax、智谱、百川、零一万物)的投资。
  相对而言,美国巨头这边更是“All in AI”。
  财报显示,2024财年第二财季微软资本开支为115亿美元,再创七年来新高。谷歌的资本支出也在迅猛扩张。2023年第四季度,谷歌资本支出为110亿美元,同比增长45.1%,公司透露2024年资本支出将继续增加,以支持AI的持续投资。
  Meta和苹果等也同样表达了对未来人工智能业务的重视与期待。比如,为加快AI产品开发,计划将2024年资本开支从此前预测的300亿—370亿美元上调至350亿—400亿美元。
  而相比于迅速攀升的投入,AI红利对业绩的加成,目前尚未明显体现在各巨头的最新财报中。比如,人们对投资了OpenAI的微软AI业务的期望很高。但微软最新财季云服务的拳头产品Azure延续了上季度的增长态势,但在剔除掉汇率影响后增速和上季度基本一致,并未出现预期的高增长。
  IDC中国研究总监卢言霞表示,AI目前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尚不显著,大模型的应用还不成熟。一些能够应用的细分领域,对于提升企业业绩肯定会有帮助,但刚开始的巨额成本投入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让业绩放缓和带来财务压力。
  在狂热过后,未来AI热潮会否冷却?卢言霞认为,这取决于大模型类AI能不能广泛落地应用。如果不能广泛、大规模应用,那可能就会降温甚至冷却。
  目前AI对巨头们的意义更多还是资本市场的热情和对股市的拉动。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AI芯片巨头英伟达涨了接近5倍,市值攀升到1.8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第三的科技公司;ARM和AMD涨了3倍,英特尔涨幅超过58%;微软也借助投资ChatGPT,股票涨了近1倍,超过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巨头。
  而这场AI热潮的发起者,OpenAI估值火速蹿升,目前已经仅次于字节跳动和SpaceX,成为全球第三大科技独角兽企业。
  可以想见,无论是从政策面、产业趋势,还是企业层面来看,人工智能都是2024年的投资主线之一。
  不过一位AI产业从业者对记者表示,在去年人工智能概念股大热后,今年投资者将变得更加理性和审慎,真正的人工智能赢家可能会和C3.ai这样的“滥竽充数”者区分开。
  中国AI需要迎头赶上
  相比大洋彼岸科技巨头的All in AI,国内虽然迅速打响了百模大战,但多少还有些“雷声大雨点小”。因为去年在AI初创企业的投融资上,只有美国上升了,欧洲和亚洲都下降了。
  根据CB Insights数据,2023年,美国AI领域初创公司的投融资数量达1151个,总融资额310亿美元,同比增长14%,而且吸引了全球所有AI领域交易的46%。而2023年,国内AI领域投融资数量约为232个,同比下降38%;融资总额约20亿美元,同比下降70%。这意味着,虽然国内各大巨头纷纷推出自研的大模型,但整体的AI投资却还是下降的。
  “好在AI时代,中国有自身独特的人才优势。一方面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仅次于美国,中国互联网巨头在人工智能上的长期投入,有人才与技术积累。”产业经济观察者杨飞对记者表示,另一方面美国AI龙头企业中,华人的比例很高,这些人与国内联系密切,以后也有机会吸引回来为国效力。
  比如OpenAI的ChatGPT研发团队四分之一工程师是华人,Sora研发团队13个人中有4个是华人;全球AI芯片行业龙头英伟达和AMD的CEO都是华人,美国AI领域知名的科学家里华人更是比比皆是。
  杨飞认为,中国的优势在于,在应用AI和高速宽带提高企业生产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只要在技术上取得突破,AI应用层面中国会比美国进化得更快。不过国内也面临芯片、算力上的资源约束,目前OpenAI团队正在尝试把1000万张GPU连在一起,而国内互联网巨头每家手里只有几千或者几万张GPU的规模。“中国应该从国家层面协调互联网企业集中有限的GPU来进行AI产品的研发,并抓紧时间让头部企业牵头来实现中国自主高性能AI GPU的量产。”杨飞说。
  针对目前国内大模型赛道的“大乱斗”局面,李开复呼吁创业者要关注TC-PMF(Technology-Cost Product-Market-Fit,技术成本×产品市场契合度),拒绝ofo式烧钱打法,让大模型能够用健康良性的ROI(投资回报率)蓄能长跑,奔赴属于中国的AI 2.0变革。李开复认为,中国市场的AI普惠必然到来。
  科技巨头AI争霸战已然打响,新一轮竞争只会更加激烈和全面,未来仍充满了悬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飘渺九月 注册会员
  • 粉丝

    0

  • 关注

    0

  • 主题

    41